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石睿涵发起了2021-12-06
0
回复
5
浏览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汉语的学习是从一个个字母、拼音、笔画、汉字学起的,而文学的理解,则是从一篇短小的文章,一首简单的诗歌开始。部编版新教材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材从一年级开始便编排了古诗教学。结合当前中、高考的命题趋势,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以读为本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诗学习,三分诗,七分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古诗,一要培养语感,二要体味情感,诗的情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我们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

 

      二、以品为法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我们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此外,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我们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赠刘景文》虽然前两句写秋天萧瑟之景,但后两句丰收景象寄托了诗人勉励友人之情……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把诗歌当作一般的写景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寄托之情。

      三、以悟为径

      古诗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理解欣赏古诗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学生们便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这种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