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漫话》有感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李珂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他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在教育道路上迷失方向的老师指明了教育之路的方向。暑假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教育漫话》整部书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他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其实就是健康教育。他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从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友好夏令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孩子的体质比较差,在我带的班级中,经常会有学生生病,特别是到了冬天,很多家长给孩子穿特别厚的衣服,孩子还是会经常感冒发烧,其实这主要是和孩子的体质有关系。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
不过书中,洛克最重视的还是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对于老师来说,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在现代教育中,学校对于孩子的成绩非常关注,大考小考不断。在此同时,我认为德育也不能忽视了,必须扎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那么这个孩子成绩再好也是无用。毕竟,高智商犯罪危害性更大。
在中国,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里就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的关系应该如何协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关键在于其心。现代教育太过于功利化的现代教育令人唏嘘,而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是只学习考试的内容,而是诗书礼乐等进行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教育漫话》中也有很多讲述家长和老师该怎么惩罚的文字。而现在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即使的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用体罚的名头告知媒体,而有一些不良媒体则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不考虑社会影响。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学生则肆无忌惮,所以很多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我认为过犹不及,其实体罚是惩罚的极端,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洛克在书中这样说“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看完之后,发现《教育漫话》的确是一本需要教育者时常研读的教育经典。无论是书中倡导的绅士教育还是国内主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德育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教育者要时常警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