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启程,新的开始                                                                      
李珂发起了2021-12-07
0
回复
7
浏览

新的启程,新的开始

                                                                          ——统编教材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李珂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今年是使用统编教材的第三年,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尽快适应新课本、新编排,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的学习呢?我做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梯度。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训练要素分布在每个单元,训练目标呈现出连续性、层次性、发展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围绕同一种阅读能力,按学段的特点,由浅入深,呈序列编排。我们只有梳理清楚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明确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学段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本学段、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进而准确把握学情起点,精准定位教学落点,引导学生走向发展远点,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如何寻找隐藏在教材中的语文要素的梯度呢?语文要素的梯度在哪里呢?其实统编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的梯度可以通过梳理单元篇章页,理清教材编写序列和依托思考练习题,明晰单元教学落点的方法感知到。把每一册语文课本,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以“复述能力训练点” 为例,二年级的能力训练点是讲故事,三年级是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要复述,五年级是创造性复述。针对这一个训练点,在二至五年级这四年的时间里进行反复训练,但是又不断提高,使学生的复述能力不断巩固并提升。

另外一定要关注课后思考题,统编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形式丰富,是找到语文要素梯度落实的助力系统。每一道课后题,其中都包含着语文要素,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他们看成练习题。我们要认真研读这些思考练习题,搞清楚其中隐藏的语文要素,明确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样才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基于教材的这一特点,作为教师就不能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只局限于一本语文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定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前勾后连,遵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大局观念、有整体意识。每准备一篇课文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就要想一想,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想一想学生之后还要学习什么,不拔高对学生的要求,把语文要素梯度训练一步步进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关注课本中的“策略”与“表达”。

统编教材是朝着知识、人文、策略、表达四个方向变化的。大部分老师知识和人文这两方面已经做的很好,有所欠缺的及时策略和表达这两方面。

所以统编教材安排了策略单元,阅读策略不仅仅是教材中出现的,只是选取了“提问”、“预测”两种国际上认可的说法。而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其实,在普通单元教学中也涵盖了很多策略,要教好统编教材,一定要关注单元篇章页右下角的提示。 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根据提问的角度不同,可以引导学生从全文去提问,也可以从内容、写法、生活实际、表达等方面去提问,要多练习从写法与生活实际去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上,要更加实在和细致,花更多时间加强学生练习,才能得以强化。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编排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几篇课文,教师在教学前要研究篇章页提高阅读速度提示,通过课文前导语、泡泡、交流平台中寻找具体的阅读方法。注重前勾后连,把单元精神贯穿于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所教的策略短时期的学习中是体现不出来,但在长久以后是可以慢慢表现出来的。

统编教材另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习作单元,其实就是表达。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共有8个,分别是:观察,想象,把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写景物,写说明文,用上一些基本的方法写人,围绕中心来写,表达真情实感。习作单元中的导语、精读文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六个部分都是彼此咬合,相互衔接。从单元导语到习作练习,实际上就是学生练习并形成这种习作能力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多尝试从策略角度变化进行教学,更加关注表达单元教学的具体清晰,那么,包含更多策略的普通单元教学也会不在话下。

三、关注教材的“双线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

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的引领下,教学不能仅仅是讲授基础知识,而是要在主题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上下足功夫,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在渗透人文要素的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只有把这两条主线作为基础,才能掌握好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把握好这两条主线,才能是语文教学活起来。只有灵活运用这两条主线,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统编教材还要求老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手段,从“教知识”到“教方法”。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统编教材首次全面使用,上好统编教材,一线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仍需要更加地投入,更加地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育的新理念、统编教材的真精髓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中来。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