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支架,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增长
李珂发起了2021-12-07
0
回复
5
浏览

巧设支架,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增长

——浅谈四年级教学简要复述的有效指导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李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复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进行复述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统编教材的编排中,中年级学段复述练习的比例明显增多,三年级侧重进行详细性复述,四年级侧重简要复述。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虽然课堂上进行了复述的教学,但学生在面对复述任务时,仍然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所以,我依据着学情,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巧设了支架,促进了其语言重组,实现了学生语言智慧的增长。具体措施如下:

一、巧列标题

列小标题可以提炼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醒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删去繁琐次要的内容。有些文章条理清晰,学生根据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列出小标题,为复述做准备。例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课后题是这样的: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课文,学生会很容易感觉到课文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周恩来在奉天读书的时候,当魏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读书时,只有周恩来的回答与众不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虽然其他学生也做出了回应,但主人公是周恩来,所以在列小标题的时候则需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做的事情,这一部分则可以列小标题: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照同样的方法,关注主人公做了什么,再删去不重要的内容,文章的后两部分则可以概括为“周恩来听说中华不振”以及“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学生观察了小标题后会很容易发现,这篇文章不是按照“顺序”的这种方法讲故事的,所以在复述课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把起因“听说中华不振、看到中华不振”讲到前面,而把“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放到后面。

再如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本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所以在教师可以示范引导,教会学生列小标题。课后第二题给学生列举了第一、二部分的小标题,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两部分的内容,说说这两个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发现这两个小标题是对这两个部分内容的概括,如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游泳本领高”来写的,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读书”都是以雨来为主题来说的。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给课文后面的四个部分列一下小标题,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后面的也要以雨来为主体,如: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智勇斗鬼子,怀念雨来,机智脱险等。小标题列出来后,故事便更加清晰了,复述故事也不在话下了。

看来,列小标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复述的时候抓重点重新构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梳理清楚文章脉络。

二、巧抓关键词

文章中有很多关键的词语,呈现出了文章的重点,在复述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关键词,把它们当作复述时的“小小引导员”,这样学生在复述的时候会少走弯路,直奔主题。

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多次劝告蔡桓公,但是却屡次遭到了拒绝,最后一次当他知道蔡桓公无药可救的时候就出逃了。当学生认真读了课文后就会发现,文章中出现的“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用到反复的情节推动了事情的发展。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则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以及蔡桓公病情的词语,通过抓关键词,梳理故事的发展主线,使自己的语言更有条理进行复述。再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也有清晰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这些关键词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介绍的清楚明了,复述的时候便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按照这个情节发展顺序来讲一讲了。

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浏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表示位置的词语后,复述课文的时候自然会有扶手、有条理了。四下第二单元《千里梦圆在今朝》一文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航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勾画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由于本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复述课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困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借助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古代”“我国明代”“1970年4月24日”“2007年10月24日”“2019年1月3日”,梳理飞天梦的发展历程。梳理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飞天梦地历程。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用关键词做支架,学生在进行简要复述的时候难度就会大大减小了。

三、巧抓脉络

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往往不能把握住重点,所以在复述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故事的情节,提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进行复述,并且在复述的时候有侧重点地把事情地经过复述详细,详略得当。例如四年级《普罗米修斯》一课,故事的起因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决心盗取火种,经过是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结果是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理清楚脉络后,课文的经过在复述的时候是需要详细一些的,所以“鹫鹰啄食肝脏”“手脚被铁链锁住”这些情节在复述的时候则不可以省略。                       

再如《女娲补天》这一课,故事地起因是天地破裂,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是女娲补天的过程,结果是人类获救。事情的经过梳理一下后,可以概括为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四个故事情节。故事的经过时需要重点复述的内容,所以这几个故事情节再复述的时候都应该有所涉及,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她的勇敢顽强、智慧能干和甘于奉献。借助脉络结构,将语言重组,重点内容详细复述,次要内容简要代过。

复述是统编教材言语训练的重要支点,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复述教学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老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复述的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继而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智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