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通过文字和插图讲述故事的文体,图文结合,是绘本的显著特征。绘本因其图文并茂,色彩鲜明,语言浅显易懂,深受小学生的喜欢。特别是小学低学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相比大量文字类的书籍,更倾向于对绘本的阅读。优秀的绘本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方面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把绘本阅读和写话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低学段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话能力。
一、借助绘本,指导学生模仿写话
模仿是写作的最初形式,小学低学段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借助绘本中句子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枯燥的写话变得生动有趣。绘本图画鲜明,语言简单、节奏轻快,构思新奇有新意,画面与故事相结合,情节往往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精练的语言文字,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文”,适合学生进行仿写。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文句的表达方式,尝试进行仿写练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仿写练习可以分梯度进行指导。第一梯度,练习简单的换词模仿。例如,《小猪变形记》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小猪觉得很无聊。“真烦!”他嘟囔着,“烦!烦!烦!烦!烦!总该有点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小猪的话,说一说自己在觉得“无聊”的时候会怎么说。简单的换词要求,同学们都能很容易的完成。经过引导学生能做到尝试用“无聊”“难过”“讨厌”来替代原文句中的“烦”。例如:
“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总该有点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难过!难过!难过!难过!难过!总该有点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讨厌!讨厌!讨厌!讨厌!讨厌!总该有点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通过换词,学生明白了不同的词语可以表示同一种心境,词语的反复加强情感的表达,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梯度,句式模仿。为适应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方式,很多绘本故事中都用到了一些重复性的句式,这些句式也是学生写话中的常用句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例如,绘本《我爸爸》中,用很多“像……一样”的句子来形容爸爸的样子,学生在品读完之后,也可以尝试用上“像……一样”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爸爸,体会比喻句的特点以及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二、借助绘本,引导学生创意写话
绘本中的故事大都螺旋反复,看似情节相同,但故事总会有意外和新意,引人入胜。学生在读了整篇故事之后,可以试着模仿文本中的写作方式自己来创意写话。例如,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 之后,引导学生模仿文中小兔子和兔妈妈的说话方式,写一写自己对妈妈的爱;读了《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了一只活泼可爱,想象丰富,要求很多的老鼠,也可以试着自己创编一个开头,并发挥想象,开始一段充满意外的旅程。
绘本故事往往充满了温情和爱,传达着真善美和向上的思想。通过品读绘本,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并通过故事去发现自己的生活,从而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例如,绘本《我爸爸》中用反复的“像……一样”“是……也是……还是……”的句式,写出了爸爸的特点,表达了父子之间的亲情。学生感悟绘本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绘本或者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自己对爸爸的爱。可以用绘本中学到的句式,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学到的表达方式去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朋友、老师等。
三、借助绘本图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考察形式,通常是看图写话。给学生一幅或几幅连贯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进行写话练习。图片单一,画面粗糙,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绘本中的故事,不只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绘本的中的图片,制作精美,别具匠心,图片本身便包含了很多的故事细节,细读图片往往会发现很多意外之喜。通过绘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式,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文字之外的含义。在教学时,可以出示一幅绘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除了本页文字中讲述的内容外,你还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观察图片的?展开你的想象力,把图片上的内容表述完整?
例如,绘本《逃家小兔》中,可以出示小兔在前面跑,兔妈妈在后面追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展开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之后,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往后的顺序来观察图片,并试着展开想象把小兔和兔妈妈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表述出来。经过一系列的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故事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
总之,绘本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优秀资源,绘本中的文字、图片都应该充分利用到 语文课堂上,把枯燥的写话训练变成一节节有趣的模仿、表达、想象课,让学生在精美图片,精练的文字中,掌握写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