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诗人杜甫更是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相信,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语文新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然而,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虽有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我教学之外一直揪心的问题。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我遇见了蒋军晶老师的课外指导专著《和孩子聊书吧》,让我如获珍宝!现将阅读后的感受分享如下。
一、 聊书——是一种教学方式
正如蒋老师所言:通过聊书,可以了解朋友间不同的观点,可以发现彼此间共同的兴趣,更能厘清自己的想法,提升一个人的思考力,还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蒋老师和孩子聊书正是源于这样的动力。走近这本书,走近蒋老师,我在被感染的同时,也领略了这种别样的“教学方式”,我想:我应该知道我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从哪里着手了!
二、 聊书——得讲究策略
说实话,不得不佩服蒋老师这位“新手”在无可借鉴的情况下将“聊”进行地有声有色更有趣!他认为,要聊起来,就得有互动,有对话,有观点的相互补充和碰撞。得让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说起来......为此他将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无疑为给我的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了一个重要启示: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尤其读到蒋老师和学生第一次、第三次、第七次、第十二次聊到的几本书时,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领域一步步的成长和真实地再现了师生共读同交流的阅读历程。这期间,相信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指导的形式、聊来自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聊一些创作技巧、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等。
三、 聊书——要激发阅读兴趣
蒋老师在书中阐明了阅读整本书的意义:读整本书对一个人的注意力、分析力、思考力等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阅读成为了一种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另外,阅读整本书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然而,在激发阅读兴趣方面方面,就要多一点创意精神,要找一些契机,采取一些新鲜的方法来刺激孩子!而相对于“开书单”、“测试”等方法相比,聊书——坚持聊书——对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极大的兴趣。然而,要聊,就要聊点适合孩子“味道”的书,让书本身吸引孩子,只有孩子喜欢这本书,读完就愿意聊。另外,正面示范、大声思维、阅读单等方法的落实也是推动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四、 聊书——要聊群文阅读
聊书,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式,有的只是一般流程。聊书的一般流程分为4个阶段:导读、阅读、讨论、延伸。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是一个中间状态。所以,我们需要群文阅读来培养孩字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姿态”。而群文阅读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强调“结构性”,由“群文”到“群诗”,学生能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体验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对于我所面对低段学生来说,孩子还不能以一定速度读整本书之前,“群文阅读”是一种非常好操作的具有可能性的练习方式。
五、 聊书——去蒋老师的聊书现场
走进书中的聊书现场,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在老师推动下的班级读书活动记录,或者是一个合适的话题,一次有效的指导、自由而富有探索性的讨论,设计迷你课程,还是“进入沉静的语言”,都透射着蒋老师用心做阅读指导的智慧!
相信,走进《和孩子聊书吧》,走近蒋老师,我将更有信心走进我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