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教材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儿童的地方就会有想像,有童话,与课业无关,与地域无关。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进行“留白”和“填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童话则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依据儿童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培养他们对出入学校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拼音、写字教学的基础上,编入了2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和2个童话故事单元。凭借想象进行低年级语文要素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依凭想象朗读文本,依凭想象理解文本,依凭想象复述课文,依凭想象续编故事和创编童话。
一、依凭想象朗读文本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没有对学习建立起一种持续的态度,教材的新颖性和教学的趣味性尤为重要。教材是基础,有意思的文本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部编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想象”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篇课文本。针对一年级学生尚处于最初的识字阶段,在识字基础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是语文要素学习的基本体现。如若文本枯燥无趣,必定会打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韵律性较强,朗朗上口。《影子》这课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跳房子和滑旱冰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他们在读文的时候可以边读边想象,还可以加上动作,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在《比尾巴》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例如“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的问答中根据课本插图展开想象反复朗读文本。学习《青蛙写诗》的时候学生可以借助贯穿两页的一大幅图画,发挥想象把静态的图画想像成动态的图画:水里的小蝌蚪游啊游,池塘里的水泡泡吐啊吐,荷叶上的一串水珠滚啊滚,它们都可以开口说话。《雨点儿》这一课也有插图要引导学生去看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姿态,想象他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对话,互相交流。
二、依凭想象理解文本
部编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其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只有在教材中融入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低年级教材篇幅一般较短,发挥想象理解课文是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的方式。
部编二上第七单元围绕“想象”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情感体验”,在想象中理解文本,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古诗二首》中《夜宿山寺》《敕勒歌》都配有水墨画。在读古诗中,想象故事中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本课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读诗句,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学习《雾在哪里》之前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雾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想象一下本课这个又淘气又顽皮都有孩子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回到课文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雾飞到海上”“雾来到岸边”“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先想象自己说一说,然后再读课文,边想象边理解课文。
三、依凭想象复述课文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心智较一年级明显趋于稳定和成熟,但是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还远远不够,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语文的学习要带有其所在年龄阶段的独特性。童话故事一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复述故事可以借助示意图、思维导图、表格、关键词等来梳理故事,并发挥想象力整理情节。
在一年级进行识字学习的基础上,部编教材已经有意识在渗透一些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学习。甚至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四个相似的情节,看图展开想象,复述课文。到了二年级,在二上第八单元的4篇童话故事是《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二下第七单元则是“借助提示讲故事”,4篇童话故事分别是《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一二年级的“想象教学”呈现出完美的衔接。
如《狐假虎威》这一课,老虎和狐狸的动作、表情是不断变化的,老虎扑过去、一愣、蒙住、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狸窜过、摇了摇尾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教学时候,可以把这些词语出示出来,让学生借助提示展开想象复述故事或演一演讲个故事。相比较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童话故事,又对学生的学习有进一步的要求,在借助提示复述故事的前提下搭建讲故事的支架。特别是《蜘蛛开店》,根据课后提供的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而下一课《青蛙卖泥塘》甚至可以创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复述课文,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四、依凭想象续编故事
研究表明4岁至9岁为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遵循儿童早期的心理发展,在充分了解该年龄阶段孩子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既会高兴也会哭鼻子,会感动也会生气。
部编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巧妙的安排了两课,引入续编故事的概念,为后续创编故事打下基础。《小猴子下山》一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像小猴子这样做的话,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进一步想像,会有什么后果?在教学想像中渗透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雪孩子》一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小兔,雪孩子又回来了,你会怎么想?会如何做?”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到了二年级,部编教材延续以想象为主的童话故事单元的编排,在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和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别围绕“相处”和“改变”两个主题,让学生在上册进一步学习童话故事,到了下册则根据文本提示,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蜘蛛开店》一课可以借助课后示意图,根据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提供支架“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如何”让学生进行想像续编。《青蛙卖泥塘》一课可以借助课本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续编“青蛙不再卖泥塘了,他在自己漂亮的泥塘里多快活呀……”
其实,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是在有梯度的展开想像教学。首先,图文结合,通过不断朗读“扶”着学生展开想象慢慢走。然后,逐步放手,在关联词句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文本内容。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文本。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说一说。部编三年级教材的编排在低年级教材的基础上亦实现了以想像为依托,由读到写的理念,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