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心得体会
看星星闪烁发起了2021-12-07
0
回复
4
浏览

书香引领家庭成长

——《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心得体会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赵聪聪

每次读薛瑞萍老师的著作,整颗心都静下来了,呼吸也变轻了,灵魂仿佛被荡涤了一番,跟随着她的文字,缓缓走进禅意的教育生涯中。她引领我们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提倡我们做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与孩子们一起“日有所诵、手不释卷、间有所记”。她扎根于一线,以自己的力量影响着班级的孩子们,影响着他们的家庭,影响着身边的老师们。让我们回到活泼自然的生命,踏踏实实做教育。

一、读书型教育者

看完薛瑞萍老师的书,我的第一个念头是,读书!老师要读书,学生要读书,父母也要读书,让丝丝书香浸润每一个教育者、学习者、家庭的心田。

(一)教师要读书

薛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是亲近母语的提倡者和实践者,编订了《日有所诵》。读薛瑞萍老师的书,我整理出了一大串书单,有童书,有教育典籍,有诗集,有文学等等。不禁感叹薛瑞萍老师的“海读”,她每日都会读自己想读的书,大声读,反复读,读罢了还要写读书笔记。身为教育者,我们不读书不写作,怎么去教学生呢?读书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保持生命的灵动。蒋军晶老师也曾提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永远和这个世界保持同步,有自己的视野。”教书者,需先做读书人,方能育人。

(二)家长要读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执行者,也是广泛意义的教育者。严格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比教师对孩子深远得多,孩子的差别其实是家长的差别。对于所有家庭而言,教育是最大的事业。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富足孩子的一生,这需要高素质、负责任的父母。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请家长捧起书持续学习吧,捧起对教育的向往,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的未来指明方向。

二、带领家长读书

引领每个家庭的成长,培养读书型父母是每个老师的使命。每位教师都应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同为教师,开一次家长会我们便同家长讲一次,要多多开展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读,做成长型父母,但很少引领家长将读书学习落到实处。薛瑞萍老师的宝贵之处在于她架起了家长与读书之间的桥梁,致力于培养读书型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互动。

(一)榜样引领

要想教育别人,首先完成自我的教育,教师应带领家长来读书。薛瑞萍老师平时就有日有所诵、间有所记的习惯,经常借助论坛等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家长来说,无疑不是一种鼓舞与引领。除此外,优秀家长的参与,也会带动其他家庭。

(二)开展读书活动

为了让家长开始读书,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共读活动如读书沙龙等,让家长交流自己所感所悟,以任务的方式来驱动家长阅读。班主任更要利用好每次的家长会,变家长会为家长的读书交流会。

薛瑞萍老师在假期中给家长布置了一份《爱的作业》:

“《爱的教育》是写给孩子,更是写给天下父母的。

只要您愿意,随亲子共读进入家庭的,是温馨的书香之气——更是一股爱的暖流。开学时,请将您的阅读心得和孩子的寒假作业一起,交给教师。结合孩子及家庭情况,可以就全书,也可以就某个故事谈感想。如果这份作业满分为 100,那么,只要您和孩子一起读了,就得到了90 分。至于笔记写得怎样——各人文化水准,表达能力不同,是不能,也不该以此衡量爱心与责任感的。写得好的,我们会在班级张贴并朗读。”

家长像学生一样读书,写笔记,交作业,获得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会对学生多了一份感同身受与理解。最重要的是,家长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及教育的那份心。

(三)亲子阅读

父母学习的最好方式便是亲子阅读。教师带动父母读书,父母带动孩子读书,孩子带动父母、教师读书,这是一个不断连续的、更新的良性循环。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也可以为孩子讲故事读故事,或者只是陪伴在孩子身边拿起一本书看。薛瑞萍老师在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和孩子一起读》中写道“读同样书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这样建立起来的友谊最为纯粹和持久。”亲子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很容易地爱上阅读,还以书籍为媒介,架起了孩子与家长亲密关系的桥梁。

薛瑞萍老师认为读童书是所有教育者的必须。教育者应该读读优秀的儿童读物,一方面可以理解儿童,一方面可以化解很多无谓的烦恼。童书里充满了温馨、童趣,有最淳朴和真挚的语言,与孩子们一起阅读童书,共同沉醉于阅读的幸福,接受语言的熏陶感染。

孩子如同一株幼苗,渴望和煦的阳光与甘甜得雨露的滋养,这滋养,来自教师,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帮助。老师能做的事便是去做,去呼唤、引领家长阅读经典书籍,而父母能做的事也是去做,以对孩子的爱和责任之心来读书学习与成长。家长朋友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合力形成学习共同体,让书香弥漫于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父母,每个家庭。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