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孩子比喻成白纸,画上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白纸上就是什么颜色、什么图案,顾名思义小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观辨别是非的能力,可塑性很强,周围的环境和人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学校、老师、家庭、家长等等都是塑造孩子人格和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孩子上学之前,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和家长,但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行为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主观意识的增强,小学阶段就成为了孩子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主要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只有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低年级的孩子还不存在道德问题,因此,很多人忽略低年级的德育教育,事实上小学低年级是儿童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需要良好的行为来表现,小学德育教育和品质培养更多的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低年级德育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认为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呢?我想应该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在榜样的带动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说的好,作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首要的任务是传授学生道理、教学生如何做人,那么如何教学生做人呢?由于低年级孩子善于模仿,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看得见、摸得着,具有说服力强、号召力大的作用,谁会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呢?“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低年级孩子最崇拜的人往往是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老师就是学生最好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有可能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学生面前我们应该用好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如:教育学生讲究卫生,维护校园整洁;待人热情有礼貌。我是这样做的:从自身做起,看到地板上有纸屑,我就弯腰捡起来,放入垃圾桶里;连打个喷嚏,也用纸巾捂着;从不随便吐痰。在校园里,遇到客人或老师,我就主动打招呼;当有学生向我问好时,我也常常报以微笑或说“谢谢”。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什么是讲卫生、什么是懂礼貌。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了。学生们纷纷效仿老师的做法:不随便扔纸屑,不随地吐痰,见到纸屑就捡。见到老师、客人能主动问好。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从不迟到;要求学生不说谎,我就说到做到;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我就率先做到。学生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潜移 默化地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可见,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使养成教育人格化。使榜样的力量在养成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集体中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爱心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抓住开展各项集体活动的机会,使孩子从小在他们的心目中确立 “集体”和“爱心”的概念,让他们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集体的荣誉要高于个人的利益,为集体做贡献,争得荣誉是光荣的,在集体中学会帮助别人,知道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运动会、知识竞赛等各种比赛、竞赛,让孩子懂得为班集体争得荣誉,让他们从中体会为班集体争光的成就感。怎么让孩子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呢?我认为应该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周胜楠,因为家长娇惯非常自私,从来不让别人用她的东西。有一天她的同桌忘带语文书了,周胜楠不让她看,上课的时候无法进行学习,我看到了,走过去告诉她的同桌:“你想借看一下别人的书应该怎么说呀?”同桌说:“周胜楠我忘记带语文书了,想借看一下你的书可以吗?谢谢你。”我又对周胜楠说:“你呢,你该怎么回答呀?”因为我的原因,她不太情愿的说:“好吧,我们一起看吧。”之后就把书借给了同桌。当这节课结束之后,同桌再次向她表示了感谢,我马上向他说:“你看,你把书借给同桌,帮助了别人,别人不但会谢谢你,而且你同时也会得到一个好朋友。以后在你需要帮助时,他肯定也会很高兴,很乐意去帮助你,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助人为乐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从这次事情以后,周胜楠总是会主动帮助别人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就更融洽了。
三、在课堂上让孩子从课文中发现道理
课堂教育是老师对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很多课文是通俗易懂的经典小故事,学生通过学习阅读这些小故事,从中认识生字,学会语言。但每一个故事本身其实蕴含着一些道理,往往被老师忽略掉了,有老师认为,给6、7岁的孩子讲这么深奥的道理他根本不理解。我认为,每一个人对道理的理解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靠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所以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是运用知识和德育并进的方法: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指导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讨论没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其中的道德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有的课文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做,还知道怎么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相互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看法,通过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从而起到德育的效果。
四、在正面教育和活动中让孩子体会品德的可贵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从正面教育入手,通过讲故事、身边小事等方法,循循善诱启发,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学校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有环保意识;世界卫生日,带领孩子到街道、广场开展义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重阳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国防日到军营参观,使孩子从小就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品德等等。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一张充满希望的白纸,要靠家庭、学校、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辛勤创作,才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这幅图画的轮廓和底色,有了好的轮廓和底色,这幅画才能更加端庄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