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之我见
田晓莉发起了2019-07-25
1
回复
34
浏览

多文本阅读之我见

                           ------听张老师课有感

                          许昌市第二中学   田晓莉

    培训的第三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了省级名校---郑州七中,聆听了张老师的两节观摩课,其中一节是《阅读---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节课属于典型的多文本阅读课。

   但和传统的课堂不同,这节课有明显的不同:课堂上学生每人手中都有一台平板电脑。学生告别了厚重的书本,用轻便的平板电脑上课,这让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大胆探索高效教学的新模式,拓展教学应用的新环境,这点非常值得学习。

    但课程接近尾声,我发现这节课听课老师期待的亮点并没有出现。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整合提炼,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整节课结构松散,平行推进,没有高潮。粗糙的缺乏阅读方法指导的阅读,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没有多大帮助,“智慧课堂”不见智慧。

    多文本阅读课要怎么上呢?这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一、多文本阅读课应该建立在教师对众多文本深思慎选的基础上。

    多文本阅读较单文本阅读,最大的外显特征是“多文本”。文本的选择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议题就是选择文中蕴含师生可以探究的话题,是选文的组织线索,贯穿选文的始终。议题与选文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文本阅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材的作用,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以编者的身份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整合相应的文本,组成一系列以某种线索为组织标准的文本群,以服务于课堂教学。

    本节课,张老师立足于通过多文本阅读来训练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选取了《火车上的故事》、《滴水之恩》、《桥在水上》三篇课外的,均能体现助人为乐精神品质的文章。但三篇文章均选自近三年中招考试阅读题,所选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拓宽眼界。

    二、多文本阅读要需要回归本色、平实,朗读训练不可少。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大量的阅读储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宽眼界,增长知识。多文本阅读要和单文本阅读一样,回归本色、平实,倡导“自然地朗读”。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离开了琅琅读书声的课堂也就谈不上是语文课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正确理解和揣摩文本的语言,才能水到渠成升华情感。

    张老师这节课是最本真,最质朴的多文本阅读课。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过于侧重利用多媒体,展示师生构建的学习空间的优势,而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三、多文本阅读要注重阅读策略的引导。

   多文本阅读教学以单篇文章阅读为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从而实现学生个体和师生集体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多文本教学主要采用粗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兴趣和乐趣。教师总结经验和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不拘泥于单篇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比较与综合、分析与归纳的阅读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难,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

    这节课明显的缺点是教师在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方面花时间太多,而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引导太少。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