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谈“批注式阅读在单元组文教学”的作用
单元组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单元组文教学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教师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应坚持从整体出发整体感知,然后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感悟,最后回归到整体上。
每单元的阅读教材怎样能扎扎实实的进行组文教学呢?经过一年来我们课题小组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单元教学模式,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把“通过批注式阅读实施教材单元组文教学的研究”落到了实处,真切感受到了批注式阅读方法在组文教学中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传统“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前,引导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来解读文本,来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是可以终生受益的一种阅读方法。
一、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新课文前,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对课文进行正式的阅读。为此,我设计了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批注:(1)读课文,标注小节号,圈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词典的方式解决,并做摘录。(2)画出自己印象深或有感触的词句,把阅读的感受批注下来。(3)用简洁的语言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的空白处。(4)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的资料,并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摘抄或概括在课文相对应的地方。(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值得在课堂上一起探讨的问题,批注在课文的结尾处。 我把较为具体的批注方法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一种预习习惯,这样就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因为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学习课文就会有话要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时,我就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对本组课文进行课前的自学,出示的预习要求是:先要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说明文章,掌握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然后,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根据预习提纲,通读四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采用批注的形式,自主解决生字词。最后,将自己的疑问也批注在文中。我通过检测预习情况,获取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然后根据学生预习时的批注,采取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点拨,专题批注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个体受到其学识、年龄、经验等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在预习时所做的批注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零散性.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就围绕单元学习目标,提出两三个精要的批注要求,让学生围绕要求,聚焦重点,进行仔细批注。批注完之后,依次进行小组交流和班级分享。例如我在执教《学习说明文,掌握说明方法》这组课文时,由于四篇课文都是说明文,因此我提出问题:课文那些语句运用了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让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这样重点突出, 学生能马上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对本组课文进行快速的有针对性查找并进行体会,而且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因此做批注时,他们会更用心,这样就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后巩固,升华批注 ,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完一组课文之后,学生对一组多篇课文的理解会加深,无论是情感、认识,还是思想都会比初读时有所提高和升华。在此时,进行阅读的批注,学生会觉得豁然开朗,初读时的不解和疑惑全都解开了,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记得在学完《感悟童年》这组课文后,我班的李瑞冉同学专门在课文后面写下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童年是多么美好,童年是多么难忘,童年又是多么想让人挽留。可是,有太多的可是,我们已经挽留不住匆匆而过的童年,既然挽留不了,何不快乐来度过,快乐学习,快乐玩耍,快乐与同学交往,快乐对待身边的一切,将来回忆起来,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有的学生课后专门创作了自己的儿童诗,令人大开眼界。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作批注,一方面,可以对原有的批注进行修正、补充、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单元组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运用批注式阅读实施教材单元组文教学”则是锦上添花,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变革,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