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五重境界》
wf13569491986发起了2019-07-26
1
回复
11
浏览

电影《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对梁朝伟扮演的叶问说:“我爹告诉我,学武之人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到了自己,也算见了天地,却见不到众生。”

《一代宗师》里有很多这样的台词,万老师深有感触。他将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顾了一遍,根据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成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初上讲台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使出浑身解数使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与优秀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

教了几年之后,逐渐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尝试转移到学生的学。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开始同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领悟到教学教育是完全不同领域。在这个阶段,逐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预习、探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再后来,万老师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很顺利,为学生铺设的路径也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于是,他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在课上,他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后也更加频繁地与学生谈心沟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在他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便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十多年后,万老师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打开了。他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无论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经历了漫长的渐悟过程。但他带过的第一届学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他,聊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序的,在那一刻才豁然开朗。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长大之后很平庸,而当年调皮的孩子却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名学科教师,而成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个阶段——教自己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然而,在做人这件事上,慢慢意识到教师相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生的心灵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形秽。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都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所有回复
  • 马燕 2019-07-27

    当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名学科教师,而成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