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下午,董丽敏老师所讲授的群文阅读《有趣的谜语诗》,您认为设计需要改进的环节是什么?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董老师这节课不仅教会了他们根据谜语猜测谜底的方法,并且运用多种形式练习了这种方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创编谜语诗,这可谓都是很成功的地方。如若课堂中再凸显小组合作,在组长指导下的讨论模式,以及,呈现学习表格,或者学习单,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董老师以挖空的方式让学生寻找熊猫非同一般的特点,孩子们的参与度空前高涨。如果能更注重后续的衔接教育,让孩子对谜语的兴趣不止课堂上,在课下也同样的愿意去了解学习,就更好啦!
这节课董老师从教学生读诗,再到让学生自己读,最后是创作,这样的设计挺好,但我觉得还可以再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的能动性更强些,会不会学生收获更大呢?
董老师这节课采用”教—练——用“的方法,教会孩子们根据谜语猜测谜底的方法,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训练了这种方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创编谜语诗。学生学到了方法,学以致用。可以在形式方面再活泼些,更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觉得最后环节是老师教给了学生方法,每首谜语诗都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猜一猜,所有学生都参与,都思考,都分享。
学生全程参与,全程思考,吸引学生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编环节可以再放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