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学名家蒋军晶工作室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主题研讨
——活动反思
长葛市八七小学 张海凤
有幸参与许昌毓秀路小学蒋军晶名师工作室已经一年余载,其间有参与课例研讨,有亲临杭州天长小学现场观摩。2019年9月29日,在新学期的开始,毓秀路小学蒋军晶名师工作室在张淑珍校长的带领下再次组织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四个校区的语文教师以及许昌各县区优秀教师齐聚四楼多功能厅,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蒋军晶工作室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的主题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让我对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及统编教材又有了新的认识。
研讨活动以执教者说课作课、蒋军晶评课议课、讲座的活动形式,共安排了四节展示课:马文婕四年级整本书交流《海底两万里》说课、作课;王娟五年级《草房子》整本书读写结合说课、作课;董丽敏二年级群文阅读课《猜猜我是谁》说课、作课;张晓凯六年级群文阅读《围绕中心意思写》说课、作课。最后,蒋军晶又带给了我们精彩的作课《桥》,讲座《如何设计整本书的阅读单》及《统编教材的变化及应对》。
第一天上午,活动围绕“整本书阅读”展开。马文婕老师执教的《海底两万里》和王娟老师执教的阅读推进课——《草房子》读写结合课,都从不同的视角,找到了“教什么”的问题,马文婕老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展示阅读的收获——画线路图、分享好段、简笔画、完成人物档案,组织很有方法;王娟老师年龄也不大,从第一章——秃鹤的成长故事入手,让学生学习曹文轩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想法挺细致的,但是,我在想,如果这样讲整本书,跟我们的单篇文章读写结合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是一本书,肯定有它的优势,这个出发点是不是可以换一换?最后的情境运用是不是也可以换一换,与书中内容有关是不是更切实?这就关系到关于整本书阅读怎样设计的问题,蒋老师提出了四点:提稍微“大一点”的问题,提稍微“开放一点”的问题,提稍微“生活一点”的问题,提一些“表达”方面的问题。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在蒋老师的评课议课后,我更知道:一切都应为读书,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如果说最实际的是做什么?对,班级读书会,其实真正考验的是老师是怎样读这本书的!老师读得越高,带给孩子的就越丰富,所以,老师要好好地读!
我最为关注的就是蒋老师的最后一场讲座《统编教材的变化及应对》。蒋老师先讲了“教什么”的问题,即知识、人文、策略、表达四方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例子,新教材注重教知识、人文、策略和表达,但目前来讲,人文已经是习惯行为,策略和表达是现在教学的短板。蒋老师以《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为例,从教学问题的设置来反映教学中关注不同点。人文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是辩证思维,教的方向不一样,问的也完全不一样,很多问题都想教,就必须要排序、取舍、我们的新教材就是注重了知识、人文、策略与表达。
新教材安排了双线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每章篇章页上都体现很清楚。人文主题分散在左上角: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右下角内容更关注语文要素。同时要根据主题区分普通人文单元与特殊策略表达单元。
统编教材巨大的变化是安排策略单元,蒋老师分析了穿插安排3-6年级四个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不仅仅是教材中出现的,还有很多,而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只是技术,不是策略,因为只有不断读,才可以提速。除了这四种策略,还有很多策略分散在普通单元中。蒋老师强调在策略和表达上,教师应该教的更实在和细致,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上,需要花更多时间加强学生练习,才能得以强化。
新教材还有一变化就是习作单元,蒋老师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件事写清楚”单元为例。教师要根据课后问题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要具有创意,蒋老师以《麻雀》一课为例,由四格漫画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特点,抓住重点部分进行关注动作、神态描写、描述声音等词汇,最后进行语言训练和实践。
经过两天的学习,我们对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在新教材未来的路上,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