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晓月览古诗,日月星辰通地理
陈景成地理工作室发起了2021-12-08
0
回复
25
浏览

 

 

 

朔望晓月览古诗,日月星辰通地理

 

谈月相、古诗、情绪与地理的联系

 

 

 

 

 

 

 

 

 

 

 

 

 

 

 

 

 

 

 

 

 

朔望晓月览古诗,日月星辰通地理

谈月相、古诗、情绪与地理的联系

陈景成   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援疆教师  13937413816

内容摘要:月相的阴晴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等与人类活动,太阳与月亮各自所代表含义差异衍生的意义,从而月相生物的生命节律和生活节奏,月亮的变化与人类心情、环境等产生天人合一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感情流露而吟诗赋词融为一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是最简洁描述月相变化的论述,上弦月出现上半月在上半夜(日落后观察),出现在西方天空,月亮的圆面向西,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日出前观察)东方天空,月亮的圆面向东。朔日定阴历一月的开始,朔望及上下弦月间隔约为七天,这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一月、星期的来历(monday、sunday),月相变化的周期影响着人类活动、生理周期、心情变化,一些宗教门派也由此赋予日期及活动以特殊的意义,佛教的初一十五烧香,伊斯兰教历的礼拜日及通过宣礼楼的日月图案确定入斋和出斋日。

学习月相变化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场景,纠正一些资料中解释的偏颇,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字:月相、古诗、地理

 

月亮的名称、代称很多:月球、朔望月、太阴、嫦娥、玉兔、吴刚、蟾宫、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外国人对月亮的称呼: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女神;古希腊人称月亮为“阿尔忒弥斯”女神。 美丽的、女性的名字赋予给月神;与月有关的词语枚不胜举,根据字里行间透出月亮的种种内涵:风花雪月指的各季节美好的景象,后诗人爱写风花雪月,嘲风咏月、风前月下、春花秋月区别于做事情的人,就有了闲余时谈情说爱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之类的借代。);花好月圆、花容月貌、皓月、闭月羞花、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风云月露、光风霁月 (美);镜花水月、近水楼台先得月、水中捞月(投影为空);披星戴月(白天应该做的事情,晚上接着干)、烘云托月、冰壶秋月、日月合壁 、月白风清、吴牛喘月、映月读书、众星捧月、月明千里、日月丽天、日月重光、百星不如一月、月章星句(明亮,月明星稀、月著星小的对比关系及相互映衬); 月夕花朝(昼夜)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花残月缺(变化)、壶中日月(岁月)、九天揽月(高)、日月经天、今月古月、流星赶月(速度、规律--盲派推天干地支的方法)、日居月诸(作息规律的忤逆者,人们日出而作是正常情况,白天不作为的人游手好闲), 日升月恒(如太阳升起,月亮明亮的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月落星沉、日往月来(昼夜变化的规律)、日削月割、日削月朘、日新月异、 日月蹉跎 日省月试、日月如梭  (时间变化)、 江河行地 日月交食、月盈则食(日月食规律及时间)、日月入怀(比其他尊贵,代表等级最高) 日月参辰(日月表示昼夜,参辰表示黎明和傍晚,标准不一样);月晕而风(气象知识) 犀牛望月 (形状),月亮引起人们如此的遐思和无限的畅想,万事万物都联系日月,可见月亮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不可轻视和明确各种含义了。

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时代,不违农时,因地制宜,把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都贯穿于日月运行规律的二十四节气和月相变化之中,民间的风俗民情、民间禁忌及天子祭天地(北京的日月坛),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注入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时刻的文化内涵。《淮南子》:“月者,阴之宗也。” 《大戴礼》:“月者,太阴之精。《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万事万物生生不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2n变化生长规律也赋予月亮:月下老人、生育等新的含义。月相的阴晴圆缺的变化,月相周期与人类活动,太阳与月亮所代表含义差异衍生的意义,月亮与人类心情、环境等产生天人合一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活动规律与月相变化的文化都巧妙的融为一体,剪不断,理还乱。

宁静的夜晚,有你的思念,也有我的思念,赋诗填词吟唱夜晚的创作如烟海。咏月的份额更高,触景生情、写人书己,写人状物,心情舒畅者易出现月相绰约妩媚的影姿,或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远离家乡者勾起相思和离别之情,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小女人则思念自己的郎君。月相变化就是形状、周期、明暗,时刻,进而影响人们情绪的变化,一次次阴晴圆缺的变化在人们心中积淀的遐思之情在月底、秋月、春节前更甚。

   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是最简洁描述月相变化的论述,上弦月出现上半月在上半夜(日落后观察),出现在西方天空,月亮的圆面向西,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日出前观察)东方天空,月亮的圆面向东。朔日定阴历一月的开始,朔望及上下弦月间隔约为七天,这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一月、星期的来历(monday、sunday),月相变化的周期影响着人类活动、生理周期、心情变化,一些宗教门派也由此赋予日期及活动以特殊的意义,佛教的初一十五烧香,伊斯兰教历的礼拜日及通过宣礼楼的日月图案确定入斋和出斋日。

一、悲秋、秋思 秋月的静夜思思出千般情

秋天的季节是怀旧的季节,秋月勾人心魂的圆缺,秋水秋叶总关情,夕阳,落叶,凉风、霜降、白露、秋雨,节气都传递着天气转凉,孤单,思念,远方隐藏着思乡心境的积淀,旅行、秋高气爽、落日红叶、硕果累累引起多少古今中外人们的遐思和慨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思乡之情表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霜”更准确的表现李白的思乡之苦: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只是赏景好时节。又快到霜降季节,秋季是悲伤、怀念的季节,一年又快到头了,漂泊之艰辛,更与何人说,故乡的玩伴和场景展现在人民眼前,读诗及人,游子同受。

黄昏天气转凉,夏季户外活动的人们就见不到了。秋季名家的作品思乡、悲秋、遐想居多,这与秋季自然现象及人们的周期性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如乞巧节的七七(秋季上弦月)牛郎会织女,八月十五月儿圆的中秋节,七月十五的鬼节(祭祀先祖的节日),九九登高节(上弦月),秋季从情人相会,祭祀先祖,团圆中秋,探望老人,都让人不自觉的念起故乡,怀念情人,回忆旧时光,把酒问月,对酒当歌。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新月初生,规划生活,残月如勾,一月又即将过去。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微风习习,月光静静地泻在水中,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秋声赋》、《秋色赋》也相邀来陪伴秋月寂寞吧。秋呀、月啊!请远离悲伤凄凉吧。

二、美不胜收的月光下

抛开白天繁杂琐事、头顶烈日炎炎,辛勤的劳作,夜晚的宁静,月光下,恬淡闲适、把自己融入到月夜之中,思绪纵横千古,穿越万里之遥,天地交融,水月相映,人景合一,情景交融,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唐】李白 《秋浦歌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男欢女爱的人什么都是美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那么牵动对方的心弦,好像都是有意为自己打造的小天地:十五的秋天傍晚,渌水把月亮洗的更洁白,月光下一行白鹭悠闲的飞翔,小伙子早就等候在岸边,竖起耳朵,循着歌声,辨认自己的如意人的归来。一幅男欢女爱的初恋场景在字里行间朦胧的显露出来。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心情好歹来自自己内心沉淀的深思,来自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渴求的梦想,只是夜深人静,触动内心深处的情趣。秋天的鸿雁传书,秋季的落叶,坐爱枫林晚(傍晚只是赶路回家的时候)但一样有好心情来赏景、望月、约会、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地球村的共享月光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足不出户的人们感觉无论在天涯海角,月亮都是同时出现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人们感觉是在同时赏月,在没有手机、网络的时代,鸿雁传书时间太久,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亲人间心灵感应,月亮在传递悲欢离合、阴阳相隔的追思的信息,月光下如过电影般的的呈现旧时光,重温旧梦,虽相隔千万里,月亮把距离缩短,距离不是问题,心相近,情相通,居住在地球村,随月亮空间穿越、同时共赏明月,心通无距离、无阻隔,心随月动,心想事成。无问西东,莫虑结果。否则,就会陷入失落、空虚之中。对明天充满希望、期待,破镜重圆一定会有的。

在家庭、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此地月升,彼地则太阳高悬,或此地月升起,彼地月西斜,但月相在同一天是相同的,因此,不同地区看到月亮在太空的位置不同,天涯共此时观赏月亮升起等现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古人出行距离近,沟通慢,无法知晓月亮的地方时差异,就认为月亮在各地都是同时升起,同一位置,同一时间都可以看到同样的月相。

四、思接千载、时空穿越的明月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穿越时间隧道,以明月为媒介,月亮阴晴圆缺,落花有情 流水无意,述说文章千古事,明月亘如斯。人生的短暂,社会的动荡,纵横历史,时空交错,月亮的永恒见证人物、述说历史,与流水共度,或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或安邦定国,豪情满怀,或古人今人若流水,或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或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置身家国、处于江月之中,通过月人思辨哲理,绘景寓情,作者境界、所处场景、人生态度,洞悉自然奥秘的程度跃然纸上,“多情应笑我”的抱负和无奈,“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

五、阴晴圆缺、晓风残月映照人生百态

【唐】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诗仙对自然的了解出神入化了:青天有月来几时(问及月亮形成的历史,月亮形成和地球同步,都是46亿年了),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们想攀登到月亮上但却不能实现,尽管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追月的传说,但嫦娥孤独一人在月宫中,这反映了月地距离远,远不能及,高不可攀,约38万千米,现在中国人已经登月了。因月地距离远,人们移动的地面距离相对月地距离来说忽略不计,因此,就有“月亮走我也走”的月随人行的现象)。皎如飞镜临丹阙(十五的月亮,古代人民判断日期的标准,即望日,十五之后为既望,十五的月亮刚刚升起照射在高大的都城东方城门上,阙只有都城的门才称为阙,丹也是皇家专用颜色),绿烟灭尽清辉发(月亮升起时,太阳刚刚落下,清晰可见的绿色渐渐消失,月亮的皎洁清明的光辉开始明朗起来),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但的意思:坦露而没有隐秘,人如白天一样没有隐私。清清楚楚的看到月亮从东方海上升起来,宁的意思:将玉贝等贵重珍宝储藏在精致的宝匣抽屉里。向:窗户。知道月亮象储存宝物一样在黎明时候在西方云雾间如开窗户一样沉没,反映十五的月亮傍晚东方升起,黎明时在西方落下,)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亮一年有一年的度过)。李白把酒问月问出门道,也是现在我们要知道的知识。月相的阴晴圆缺、阴阳消长、盈虚消息、周期变化的规律、月亮和月地距离的稳定性都力透纸背,隐约可知。

【宋】柳永的 《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中,41岁暮年的柳永、清秋(重阳老人节)、寒蝉、骤雨(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阴冷)、残月(月末、残月)、晓风(醉生梦死到黎明,阴冷早晨的秋风,冻醒了沉睡的柳永)、杨柳岸(远离都城的运河)、离别繁华的都城汴梁,离开倾诉衷肠的歌姬,到更与何人说的地方,残月注定了悲哀的柳永。

【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填词的文人,却无言(言是自己说话,或谈自己的看法,多人说话为论),独上西楼(说明摆脱其他人的跟随,想自己静一下,西楼便于日落后观看月初新月,又一个难过的月来到了),锁清秋(9月9日清秋节,初八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月亮西斜,说明李煜是经过思考后,8、9点钟才迟迟的登上西楼,清秋借指李煜自己,自己被软禁在深宅大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后主阅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经历,这诸多的愁苦悲恨深埋于后主的心头无以排遣。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出口的。

六、朔望弦钩晨昏观,天地人心日月连

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反映的是月亮形状的变化,其实一月中每天都有规律的变化---月亮的形状(月相),月亮每天开始出现的位置及日期、每天各个时刻的位置、形状具有一一对应及多对一的关系,人们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就可以知道阴历的大约那一天及什么时辰,从而安排日常活动,人们的心情、生产生活等活动也受月相变化(日期或时刻)的影响,月亮与太阳(昼夜)的关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时空观,月亮变化的周期是一月(朔望、上弦月、下弦月之间夹角为90度,时间相错7天,也就是小周期为7天,月相变化为半圆,观察的时刻相错6小时左右,上半夜在上半月西方天空观看月亮的益,下半月在下半夜在东方天空看月亮的损,朔日为农历初一,定一月的开始,圆月为望日十五。月相以出现时刻加位置就能大致知道时刻了,然后安排生产生活活动,约会、披星戴月劳作、休息。起床等。

月亮的圆面总是对着太阳,太阳确定地方时(现在我国用的标准时间,根据和北京的经度差÷15就是和北京时间的差值,在北京东边的+时差,在北京西边的-时差,就求出当地的地方时了。时值地球村的现在,标准时间是为了出行和交往的方便,古代利用地方时是根据太阳确定一天和一年,根据月确定一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节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这首诗的江浸月说明月亮刚刚出来,月亮浸泡在江中,朋友已经喝酒喝醉,也反映时间很长了,闻听琵琶知音,兴趣高涨,添酒回灯重开宴。从千呼万唤,到又闻此语,倾诉衷肠,到为君翻作《琵琶行》,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时间悄悄流逝,曲终唯见江心秋月白。再翻作《琵琶行》,农历十五后的十八九,6,7点日落,当时没有月亮,

醉酒后江浸月说明时间的漫长,江心秋月白表示弹奏的时间很长,反复不停的弹奏,又交流个人经历和心得体会,最后又翻作琵琶行,等到弹奏成熟,说不定到天明了。天涯沦落人共同的话题,读来如闻其声,如听琵琶行,如临其境。

阴晴圆缺心存无畏,盈虚消长演变化,我们只要把握事情运动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筑牢底线,即使有偶尔失落、失意,醉酒当歌,把酒问青天,但冷静下来,心明眼亮,不为世俗迷惑,我们也不要陶醉在古人的诗词之中之类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要深刻理解作者的处境及隐含的情节,醉翁之意不在酒,言犹未尽,言不由衷,那诗词中的真实场景就展现在你面前,来龙去脉、蛛丝马迹、如探囊取物,尽为我掌控。心随我动,月亮女神,月光之下,月亮之上......。

 

 

 

 

 

参考文献:

1、唐诗宋词元曲,出版社: 光明日报 ISBN:9787511286000  出版时间:2015-07-01

2、中国古代天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0459194,出版时间: 2011.11

3、地球概论,出版社: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058994,出版时间:1997.07

4、说文解字:出版社: 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02607,出版时间: 1963.12

5、世界宗教简史: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ISBN: 9787511707864,出版时间: 2011-7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