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妙用“说文解字”思维
陈景成地理工作室发起了2022-04-15
0
回复
25
浏览

地理教学中妙用“说文解字”思维

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援疆教师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     陈景成

文以载道,名副其实,都道出了文字的渊源,道出实至名归的哲理,从岩画到结绳记事,从甲骨文到钟鼎文,从贵族阶级到平民百姓,劳动人民凭借聪明才智无中生有创造文字,集天文、地理,人文、心理、地理动植物、工具、医学、建筑、交通、绘画、手工艺、周易、政治、战争等传统文化等内容,六艺造字法拓展了文字的内涵和外延,文字有经过漫长的演变、进化,变得日益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顺藤摸瓜,寻根溯源,我们就慢慢领略到文字博大精深的内涵,文字隐藏颇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文字及在句子中的关系就能够很轻松的把握问题的关键、内涵、外延,为顺利解决问题插上翅膀,我们就从以下方面来打开脑洞,让我们的思维飞翔。

一、借“左右”之力,初开脑洞

“悬天垂象,莫大于日月,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就告知我们文字由来的根源。手是大脑发出指令后行动最多的器官,就是手指的功能也体现在“指导、指示、指向”,这些当然是右手了。而手也赋予其技能:“手腕、手法、手段、”就是袖也沾其光,成为“领袖”,情同手足。

左右是人们最熟悉的字眼,从婴儿就开始有了左右手的功能差异,牙牙学语就首先区别左右,由此左右的地位产生了差异,右手力量大,灵活,而左手就起到辅助功能,英语中“right”具有正确、右手的意思,我国在左右地位存在争议,但从造字法就可以推导“右”的地位高:“比”,是向右看齐,就是向上看,信仰,见贤思齐,就具有和高手竞争之意义了。而“从”在甲骨文中是从左的,地位低,不求上进的人才随从,代表过去的“从来”,加上“单立人”的“佐佑”意义更明显的,古人渴求上天的垂怜和保佑,“my God”英语也有类似的看法;佐,就具有辅助,配角的含义了,就是“装蒜”也只好用左手了,当然右手是执笔,只有把“能掐会算”转给左手。宋明理学,观看天体的东升西落,左升右降,就赋予后来左为上的转变,左为上就具有运动的功能和变化在其中,并赋予其方位季节等识记技巧:左西右东(古代地图是上南下北),左文右武,左升右降,左春右秋,左晨右暮、左祖右社,、左肝右肺、左青右白(青龙白虎、青色和白色的盐碱地),这是和我国的北半球、季风气候的自然因素是分不开的。

“孑孓”就是分别失去左臂、右臂,“了”是失去双臂的人,因人们的同情心成就了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尽管有左手力量大的人,但毕竟是少数,也往往和“杀出黑马”一样成为另辟蹊径的代言词。

其他如道路:连接两点的“一条道走到黑”,有岔路的“歧路”,三岔路口“岔路”,十字路的“衢”五条道的“康”及六条到的“庄”组成康庄大道,九条道就成为“馗”了。字里乾坤大,细细琢磨,就能够弥补“小学的缺陷”,成为“咬文嚼字”的高手,为文韬武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忘初心识“字义”

字的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尽管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但其字里行间原始意义力透字背,愈发突出其精神内涵,“舟”就具有这样的历程,舟的出现具有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空间,看打破了水域封闭的陆地空间,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海外世界,加强了海内外的联系,洪荒年代水患无穷,三皇五帝都是治水出身,大禹治水更是广为流传,诺亚方舟在希腊演绎着地中海气候冬雨的特征,才有和平鸽春天衔来橄榄枝,神舟飞船赓续飞天故事,牛郎织女因没有舟的出现而一年一度七月七才穿越鹊桥相见一面,friendship成为友谊的飞船穿越云宇宙,哥伦布,麦哲伦等环游地球,同舟共济海让路,海运掀起经济潮。

其他字的原意都可以模仿“舟”来探究,展现中国文字的本来面目,恢弘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字的海洋遨游。

三、分偏旁部首结构,探字的内涵和外延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会意造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就是由形旁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是我们提升认知,化繁为简的认知汉字的捷径,形声字不仅仅表示形旁声旁,而且在偏旁部首中有归类和指事的意义在里面,偏旁部首即包含最初造字的原材料和类别,也包含造字的意义和等级。明白这些。就是《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典籍中注解不清或没有注解的字都可以猜猜到其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习地理及其他学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就以“乔”、“京”等字来理解汉字造字的奥妙。

乔: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明白“乔”的原意,乔具有高又长的含义,与乔有关的字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桥:高而长的乔木搭在河流上而供行人渡河,也反映最早的桥是用高大的树木搭建的,尽管后来有铁索桥石拱桥,但木桥带来的历史意义是不容改变的。侨:指的人中高大的创新思维强,善于改革创新,勤劳,容易走出家门去拼搏,与“人挪活,树挪死”异曲同工;荞:就是古人认为草类中高大的植物;娇就是女性中个子高大的,骄指六尺高的高头大马;矫: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鞒是马鞍拱起的高德地方;峤本指高而尖的山;硚指高大的石头,挢【说文】解释为举手也,就是举到高处。如此推理,我们就顺理成章的“望文生义”,信手拈来的理解汉字和汉字在句子中“神”之所在。
    京: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乔”指高又长,“京”人工堆砌的最高如丘陵般错落有致的地方,《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尔雅·释诂》:「京,大也。民国时期,首都迁到南京,北京就更名为北平了。由此推导与京有关的字的含义就不言自明:倞指人之高大,引申为“强”;凉指“薄寒为凉”凉到接近寒冷的程度;惊就是心中最大的恐惧或担心;

谅本义:诚实;信实,与“言而有信”、“立德、立功、立言”、“言而有信”异曲同工,道出言语的分量,也可拓展“信”的渊源了;掠就是用手最大的拿取,引申为掠夺;琼就是最大的玉;鲸指最大鱼。

和京关系密切“景”字,望文生义:就是太阳照在最高大的建筑物上,形成的影子也最大,《说文》光也,《尔雅·释诂》景,大也;景突出的显露的高大形象,而影则突出的是影子造成的影响;影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古人不欺我呀。

明白了偏旁部首的内涵和外延,思想不拘泥,就能够到达“举一反三,可复也”的真正含义。走触类旁通的快捷通道了。

四、与时俱进辨析古人智慧

大家耳熟能详的励志篇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曾益其所不能”,是在“能”的基础上完善、补充、发展的,力求尽善尽美的高人,由此可以逆袭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人物都是当时的“大国工匠”:舜是对农田灌溉的沟渠进行 了改善,傅说改善了筑墙的方法“版筑”,由大版筑改良为小版筑,胶鬲带动了鱼盐事业的改革,管夷吾因为卓越的领导才能而推举,孙叔敖因治理海洋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被任用,百里奚就是出身卑贱的奴仆,也被推荐等等,就是这些著名的丞相级别人物也需要经受饥寒交迫、身心摧残的磨炼,补充短板,成为圣贤。

语句的前后印证,词语的关联,文章的中心、背后的意义等都能够互为补充、互为证据。就是后世的明清小说中的数字、故事、一言一行、人生经历、性格特征都前后呼应,更何况孔孟圣人哩。

由此我们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六个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制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具有前瞻性创新历史思维,不断完善、磨砺,学生时代就应该培养其改善心智模式,以科学思维方法保证善做善成,做优秀的接班人。

五、叠音词中觅知音

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儿歌》“小鸡唧唧,小鸭嘎嘎,””勾画出儿童清纯可爱、生动活泼的画面,表现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可爱的形象。如“欣然”和“欣欣然”二者具有次数之别的表面之别,更有兴趣爱好及个人价值取向之别,“欣然”反映第一次高兴做某事的表情,但第二次呢,第N次呢?“欣欣然”就很好的描述了内心的心理活动和价值取向,做某事第一次高高兴兴地做,第二次、第三次也高高兴兴地完成,始终如一,乐于接受,不怕苦和累,豁达大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的内心世界完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经》开篇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们首先弄明白字的原意:雎:《玉篇•隹部》:“雎,王雎也。”;【尔雅·释诂】鸠,聚也。【正字通】鸠能聚阳气,故取义于聚。

以“关关”起比,接连不断的一对雎鸠应和鸣叫,反映和谐、安静的环境和王雎求偶时,仰慕已久的内心活动也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心灵的深思,意境上是明朗的,以这一传情达意、一心一意的贵族鸟——王雎聚集,成为夫妻、成为同林鸟,为下文的抒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起兴,显示出王后的漂亮美丽、娴熟善良,与君子成为很好的姻缘,显得一气呵成,但这还不是故事终结,培养王后起居生活、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节,达到母仪天下,在家琴瑟和鸣,对外应对自如钟鼓之声,从而达到民间所说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上能下,能内能外王后。

《小雅》的开篇《鹿鸣》:“呦呦鹿鸣,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小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鹿鸣》是《小雅》首篇宴会乐歌,全诗三处描写鼓钟的声响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叠字,以“呦呦”为引线,导入“将将”、“喈喈”与“钦钦”,都极周全地再现了鼓钟和谐而优美的声音,使人不禁遥想起在淮水上周乐,赞颂古代圣贤创造音乐的场景。

鹿是群聚动物,生性胆小,警惕性非常高,“呦呦”的鹿鸣声,呼朋引伴的召唤同伴来吃水边刚刚初春长出的浮萍、初夏生长的青蒿、初秋的芦苇,反映了所描述的地方天下太平,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君臣同心,为继续很好的治理齐心协力,直到永远。“赋比兴”的修辞方法在该篇得以彰显,为后续的《小雅》提供模板和揭示存在的问题。叠音词的语境、心情、词汇都能够反映天人合一的环境,赏析叠音词,思维如泉涌,百汇于大脑。

六、蛛丝马迹多音字

古人的文章中经常用到对仗,而对仗是讲究词性的,但古人确确实实没有词性的概念,1898年中国人马建忠才模仿西洋语法写成《马氏文通》,它把汉语的字分为“名字、动字、静字”等。古代的汉字很少,一字多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古代四大造字法,字的原意只有从偏旁部首、组合成的新字逆袭,字的语境、甲骨文、《说文解字》、《尔雅》来顺藤摸瓜寻瓜蒂,之乎者也索籍贯。明白原意,其他不同角度的利益就势如破竹,轻松拿下。以多音字为例来说明其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我们从词性来说:先有动词,后由名词,如“系”,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丝是众多的,在手中聚集在一起,其他非手中的丝是散的,“系”( jì),就具有把散乱的同类物质系( jì)在一起,散乱的物质就因系( jì)在一起成为系( xì )列、系统,山系、水系,维(四角)系、关(关口)系了,动词系( jì)的读音也多于系的原因或所系的事物相维系了。其他如“藏(cáng)”,好东西都是藏起来的,藏的好东西多了就成了“宝藏(zàng)”,

校: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就是通过刑拘来纠正人们所犯错误的方面,从而引申出校(Jiào)

的意思:订正、改正,考核、考察,较量,对抗、抗衡,计较、考虑。名词校(xiào)就具有处所、等级:学校,大校。

日新月异的时代月需要我们审视我们的言谈举止,规范文字,提升思维方法技巧,根源是离不开文字的渊源,章句的关联,文章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隐性中心,因此“说文解字”、“咬文嚼字”,字里乾坤大,句中日月长,探秘文字元宇宙,穿越中国传统文化时空,更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六个思维”,让智慧之花乘风破浪,突飞猛进。

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方法的培养实践研究

    号:     2020ZY060                     

      别:     援疆专项课题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