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孩子会怎样
家庭教育工作室发起了2020-12-08
0
回复
12
浏览

一个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爱、不会表达爱、不理解爱的,简而言之对于“爱”的能力匮乏。

在有爱的家庭中,会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而这种安全感会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看出:

“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与此相反,缺爱的孩子会出现以下性格特质:

1.敏感:能够细腻的感知到他人的情绪,会过度讨好他人,以求得到认可。

2.多疑:对伤害耿耿于怀,容易抱怨指责别人,往往别人的一句话会过度解读。

3.不自信:做什么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认为自己不配获得他人的爱。

4.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渴望获得他人的爱但也会怀疑别人的爱,不断想要跟全世界证明自己。

5.冷漠:不接受别人的爱,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爱。

这些性格特质具体融入到生活中,会呈现出三种状态:

一种是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

一种是对别人的爱极其冷漠,宁愿封闭自己,不能让自己受伤;

还有一种渴望被爱又害怕去爱。

第一种状态:对爱的极端渴求

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关爱,没有看到过父母足够的相爱,所以这部分人心里会有个大的缺口,需要用大量的爱来填满。于是对爱的追逐,成了缺爱孩子人生的终极目标。

他们往往在生活中非常不自信,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有些孩子会很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了解他人的喜好,迎合他人的需求,想要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爱,一旦别人对她的讨好没有回应时,就会感到挫败,并继续讨好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第二种状态:对爱的极端冷漠

与第一种情况截然相反,缺爱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对爱的排斥与反抗。

因为他们没有体会过爱是什么感觉,没有看到过爱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们理解不了爱,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同样也不会接受别人的爱。不相信除了自己外的人会爱自己,担心他人的付出只是对自己的利用。因此将自己封闭起来,既不付出也不接受。

第三种状态:渴望被爱又害怕去爱

他们既渴望被爱又害怕去爱,尤其对于爱情,既想要又拒绝。他们会对亲密关系有焦虑情绪,就像无形中有只大手,会不自觉推开真正关心自己的人。一方面想要去爱,另一方面又担心对方有目的性的爱,害怕有一天会失去。因此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不去表达。

正如塞林格在他《破碎故事之心》中写道:“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尽管在缺爱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懂爱、不会表达爱、缺乏安全感,但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是有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我们要帮助这些孩子来重新感受与习得爱的能力。

张娇娇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