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预示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课程革全面启动。在这十几年的改革路程中涌现出以课程改革为基础的理念、模式、探索......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改变着教师的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改革的落实在学校,学校的的改革在教师,教师的改革在于课堂教学的转变。“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因此,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
近期,拜读了华中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一书,本书论说课堂、倾听儿童、课堂教学、教师学习、课堂研究五个方面解读课堂教学,为我们呈现出教学改革的场景和应该致力的方向。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边读边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读到契合处,兴奋不已地展望着我的课堂未来的改变。教育改革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教师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心血。
课堂的效率与实效性
针对一堂课,不同人会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而这节课是否达成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来看。然而,目标达成了,这一节课就真的完美了吗?有人说,每节课都是留有遗憾的。这也是我想交流的课堂的效率和实效性。每节课我们应该教什么,又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要讲述的内容,教学的进度,课堂的生成都依附于学生。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需要备学生,关注学生情况,才能呈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根据所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在教学前依据教学大纲,教参作为参考,力求完成所述的目标。但会困惑,仅仅是这些吗?平时,与同事交流,语文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课文的学习和字词句的简单处理,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共性的、“类”的内容,学会融会贯通。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关注情感共鸣同时关注“用”的作用,指向语用和书用,课堂上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习作能力。
在课堂上应该关注课堂的效率,但更应该去关注实际的效率,在以课堂为依托,学生真正的学习状况和真实掌握水平更值得去探寻。
学生的自主与协同
没有交往就没有教育,课堂是儿童天然的交往场所。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需要也是必然。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现在已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更注重课堂上学生的感知与体验。
学校实施“学本课堂”教学已近两年了,“学本课堂”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儿童不仅是受教育的所在,也是形式学习圈的主体。学本课堂教学采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学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中去交流、探讨,小队长进行组织,小队成员汇报,其他学生倾听与补充。但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是主动参与,而有些是被动的。而被动的往往是学习程度有待提高的,缺乏自信的学生。而这一部分学生,应该是老师关注的重点,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自愿、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同伴的影响作用,去引导、激励他们。
萧伯纳所说:“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是主动追求知识的儿童,而不是受制于知识的儿童”。课堂教学关注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应该让孩子成为一个善于表达见解,积极自信的人。
教师的专业与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行走,必须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首先,语言素养,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教师的语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刻板,粗糙,么有语文味的羽然不仅不能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美还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反,生动的、声情并茂的语言不仅让文字灵动起来也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语言的表达,包括表述、范读、朗读等时机,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自读领悟,慢慢积累涵养。其次,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这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不同的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风格的文章多样的讲解方式,便于学生了解不一样的文本。最后,教师要具备文学素养。这里所说的是“文学性”,语文教师还有着熏陶和感染学生的职责。当教师使学生在语言中学生在语言中获得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学生不仅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享受学更可能会喜欢,甚至热爱语文。
课堂中教师的只要呈现出语文独有的形式,去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体验,这就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表现。
正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课堂教学独具魅力。
融合与延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诺丁斯教授“学校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往智慧的道路”。课堂教学给孩子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走出课堂后,孩子身上所留存的才是指引他们成长甚至是一生的关键所在。
儿童是社会中的人,他们所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会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的能力。在课堂上积累,用自己的方式,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整合获得经验、体验、习得,一点一滴的积累。
教师必要的引导,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以多方面去影响学生。教师可以融合多样的内容,自己的经历、各学科间、生活常识、新闻信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习惯都能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对于情感的体验。
真正的课堂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有所建树,还需努力学习,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