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教、学相长?
学记》中所提出的著名教学原则性之一,出自“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意思是说,学生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经验的不足;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之处。知道知识不足,便能发奋“自反”,加紧学习;感到教学的困难,便能“自强”不息,努力进取。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记》深刻地说明了“教”与“学”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认为“教”与“学”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学”因“教”而有进;“教”因“学”而得益。这就叫做“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具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客观规律,也是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思想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相长”,是一种实质性的师生互动行为,是一种确立目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展现提升——归纳总结——达标测评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