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七单元第一板块教学设计
王丽发起了2019-07-29
0
回复
38
浏览

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总10课时)

课题

预习(设计人:王丽)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为:通读三篇文章,提炼单元主题,填写学习单,了解课文内容。因为在以往的单元教学中,老师多注重将单元主题告诉学生,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及思维的发展。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提炼主题的形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填写学习单,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整合信息,为学生初步学习整合信息打下基础。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采用学习单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也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炼单元主体这一点可能会是难点,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提炼单元主题,初步了解什么是整合信息。

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提炼单元主题

③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事物的。

4.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提炼单元主题

教学难点:

①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事物的。

5.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的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评价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即可)

①能和小组成员积极交流,在小组成员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单。

②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事物的。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1

(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呈现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开展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欣赏图片

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    )的世界

 

2.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眼球。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进行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1. 学生欣赏
  2.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随机发言:多彩的、神奇的、美、有趣、可爱……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运用色彩丰富的视频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情绪,很快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对本单元学习额兴趣,。

环节二:通读文章,提炼主题。

教师活动2

一、梳理单元主题

借助拼音读本单元三篇课文。梳理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2.检查朗读情况。

3.交流展示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梳理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奇妙的大自然。

学生活动2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小组交流,在同伴的帮助下完善预习单。

 

 

◆《我们的奇妙世界》写的是我们的世界很奇妙;《海底世界》写的是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火烧云》写的是火烧云变化多端。

活动意图说明

本环节教学中,梳理单元主题是难点,而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是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出示的学习提示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梳理。

 

环节三:填写学习单,初步学习整合信息。

教师活动3

一、填写学习单

二、小组交流完善预习单。

课题

 

 

 

要描写的事物

 

 

 

事物的特点

 

 

 

从哪些方面描写事物

 

 

 

三、交流展示

预设完善后的学习单

课题

《我们奇妙的世界》

《海底世界》

《火烧云》

要描写的事物

我们的世界

海底世界

火烧云

事物的特点

奇妙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绚丽多彩

从哪些方面描写事物

天空(日出、云彩、雨、水洼、落日、群星)

大地(植物生长、绿树成荫、秋风、落叶、蝴蝶、小鸟、冰雪)

动物

植物

矿藏

颜色丰富多彩

 

形状变幻万千

 

变化速度极快

预设:

1.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奇妙的世界》“从哪些方面描写事物”

学生答案可能包括天空、日出、云彩、雨、水洼、落日、群星、大地、植物生长、绿树成荫、秋风、落叶、蝴蝶、小鸟、冰雪等课文中包含的所有景物。

2.如何突破:引导学生完善《我们奇妙的世界》学习单:

(1)找出文中总体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圈出相关的词语。

此时,学生会找到:日出、云彩、雨、水洼、落日、群星、

也会明白,这些景物是围绕“天空”来写的。

同样的方法学习9—16自然段,学生很容易能找到植物生长、绿树成荫、秋风、落叶、蝴蝶、小鸟、冰雪等这些是围绕“大地”来写的。从而得出《我们的奇妙世界》是从“天空”“大地”两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

借用同样的方法完善《海底世界》《火烧云》

学的活动3

◆学生自主阅读,填写学习单。

◆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单。

 

 

 

 

 

 

 

 

 

 

 

 

 

 

 

 

 

 

 

 

 

 

◆天空、日出、云彩、雨、水洼、落日、群星、大地、植物生长、绿树成荫、秋风、落叶、蝴蝶、小鸟、冰雪

 

 

 

 

 

 

 

 

 

 

 

 

活动意图说明

采用学习单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也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概括课文的能力,但大部分孩子对于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的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以《我们奇妙的世界》为切入点,在孩子们找出所有的有趣奇妙的事物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来本课是从天空和地球两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用学到的整合信息的方法来晚上后两篇课文的整合,初步学习整合信息。。

环节四:借助学习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3

一、借助学习单,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事物的。

预设:

1.《我们奇妙的世界》抓住“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描写;在描写天空时,抓住“你看天空的珍藏——”从“日出、云彩、雨、水洼、落日、群星”这几个方面来描写天空的奇妙;在描写大地时,抓住“植物生长、绿树成荫、秋风、落叶、蝴蝶、小鸟、冰雪”这几个方面来描写大地的奇妙。

2.《海底世界》抓住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从“动物、植物、矿藏”几个方面来写。

3.《火烧云》抓住“颜色丰富多彩、形状变幻万千、变化速度极快”几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彩。

 

二、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我们要把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利用学习单梳理一课或者一单元的文章,提高我们整合信息的能力。

学的活动4

◆根据学习单的信息,尝试归纳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了提炼单元主题的方法。

◆学会了填写学习单。

◆学会了和组员合作修正自己的填写结果

◆学会了利用学习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事物的”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本册第三单元学生学习了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但对于整篇课文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通过学习单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初步整合课文和单元信息,初步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第七单元  奇妙的大自然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1)预习本单元生字词。

(2)把本单元课文读通读熟。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 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以及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