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读写结合中的信息转化与迁
瞿苗苗发起了2019-08-02
0
回复
22
浏览

《棉花姑娘》——读写结合中的信息转化与迁移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今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也变得愈发丰富有趣,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而我,很幸运有机会来到中关村三小,参加这样一场有关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盛宴。

 

   515日上午,我们学校耿春龙工作室的四名成员来到北京市中关村三小参加北京市第十五届读写结合研讨会。这次研讨的主题是“读写结合中的信息转化与迁移”。我着重关注的是一节一年级的课《棉花姑娘》。《棉花姑娘》一课,教师以“配”代讲的方式,第一次给动画片进行配音,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巧借影音资料,理解运用文本。再次配音,将课外资料引入,转化文本信息,搭设语言支架,迁移使用。在这些虚拟的情景中,真体会,真运用,真表达,做到了在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实现文本迁移。

接下来,我就这节课的收获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本节课展示的为第二课时,上课后孩子们先形式多样地复习了生字词,开火车读,全队起立一起读等。在这一环节最值得我学习的是教师就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的错误的字“七”来示范,让孩子们指出错误,并再写一遍。

  学习课文前,老师导入说:听说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并让孩子们观看之后说一说和以前看的有什么不同(没有声音)。又解释说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配音演员,老师觉得咱们班小朋友配的音一定棒极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这样的导入使得孩子们兴奋极了,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然后在配音开始前询问孩子配音时应该注意什么?孩子们的回答特别精彩,连我都暗暗称好。配音时要读出小动物当时的感情,声音要洪亮,表达要流畅等等。之后老师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孩子们学的开心,说的开心,演的更开心。之后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资料,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把他的本领用横线画出来。出示配音挑战的课件,分为两个等级,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五颗星的,稍弱的孩子可以选择三颗星的。然后邀请孩子拿着自己的学习资料到前边来表演配音。在课本上的对话之外进行拓展,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上去一展自己的本领。配音环节结束后教师进行了本节课的语用点训练,最后指导讲解了生字“病”,利用汉字的演变规律了解这个字,先观察,再书空,最后写在学习单上。

一节课下来,你会惊奇的发现这短短的一堂课信息量还真是不少,但从孩子们的反应中来看,大家接受起来都很轻松,丰富的有趣的一节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结束了。

  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在看到这样的课堂实例后心里除了赞叹就剩下膜拜了。我会在想,如果让我用同样的方法来上这节课,我能不能上出这样的效果?再者,将信息技术巧妙的与自己的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我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长的教学之路,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走下去。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