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策略,让教学事半功倍
——《“懒”教师手册——让教学事半功倍的策略》读书心得
一个偶然的机会,阅读了一本英国Jim Smith编著的《“懒”教师手册——让教学事半功倍的策略》一书,觉得非常有趣,也很实用。
在我的印象中,教师是一份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职业,怎么会跟“懒”有所联系呢?说真的,看到这本书名,我产生了一种急于去阅读的冲动。当我随着作者的笔触了解到“懒”的真正含义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时,我恍然大悟,同时也对“懒”在课堂上发挥的威力刮目相看。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懒教学法”改良了教师在上课时常用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形成思考能力的方式、评分及评价法、课堂用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方式等。一点小小的改变,就给教师生活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变化,不仅能够轻松胜任教学工作,还可以快乐享受教学生活,这一切都源于“懒教学法”。“懒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把学习的责任转嫁到学生身上,教师投入的精力少而学生却能收获更多。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此话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探索中求取新知识,在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觉得正如作者所讲:只要你牢牢记住“让学生参与”这一点,那么改变你的教学方法将会变得非常容易。本书第一章从过时的教学法到“懒”教学法的华丽转身介绍了四种教学策略的转变,即“全班指导”教学策略,“全班辩论与讨论”教学策略,“小组学习”教学策略,“学生自习”教学策略,这四种策略也是实施“懒”教学法的核心所在,毕竟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往往有时候一个学生就需要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上最大的敌人就是兴趣,他们对很多课程、教学方法都没有主动接受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但若实际教学有一定的兴趣点,也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无论是一节什么样的课,如果想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在上课前备教案、学案的时候,巧妙的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尤其是从学生职业相关的素材中设计操作项目,让学生人人都有兴趣参与讨论,最终获取深刻的知识。在备课中进行了周密的设疑后,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我认为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针对班级的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反映状况的不同等等,教师都要对课堂提问做相应的改变(包括时机、提问方式、讨论方法等)。书中提到的“懒”教师上课的锦囊妙计袋让我收获颇丰,10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锦囊妙计,9个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锦囊妙计,10个培养学生宏观思维的锦囊妙计,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相互补充,让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顺利地转嫁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层层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其内容。
从教以来,我一直从事的是小学英语的教学。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小学英语的学习中来呢?
结合我校的情况,我觉得首先是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教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全身心投入,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没有畏惧心理,不带任何精神压力参与学习,在成功中体验、升华,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允许学生大胆展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争取展现的机会,在展现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其次是提供学生参与的空间、时间和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良好的环境感(如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愉悦的人际氛围(如座位的调整、学习小组的组合等),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思维展现保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反复琢磨、体会,在表达交流中相互启迪、帮助,同时把握契机,恰到好处地安排讨论,布置练习,适时引导点拨。从而在学习中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衔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同时,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也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有些操作教师不一定亲自讲解,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flash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关注课堂,对于有些项目的设计,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最后借用《“懒”教师手册——让教学事半功倍的策略》这本书的推荐者——伊恩·吉伯特的话与大家共勉。他说:“做一名专业的教师吧,做一个尽职尽责让每个人都有兴趣的“懒”教师吧。记住一句爱斯基摩谚语,‘让自己汗流浃背,你会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