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德育 润物无声
——让每颗“星星”都发光
从我踏上三尺讲台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时间虽短,但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从教的艰辛和不易,更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德育教育是需要爱的付出,更需要教师运用智慧与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引导学生。
还记得我刚加入教师行业时的情景。由于之前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等现象,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只因为觉得这样做就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内容的学生。随后带来的效果也并非如自己预想的那样。上课时,课堂成了我的“舞台”,学生们闭口不言,课堂气氛异常压抑。面对此现象的我顿时非常困惑,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总觉得还是学生太不活跃了,不爱说话,终于在一次班会上的交流才使我茅塞顿开。
班会上我试询问他们课堂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原因,学生们的回答使我非常羞愧。大部分同学都说自己不敢回答,害怕回答错误后得到的是我的严厉批评,这时我才意味到自己平时的言行给他们心灵带来的创伤有多大。于是我试着变换自己的管理方式,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试着温柔以待,用心与他们交流。果然,班级的氛围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学生们愿意与我交流,上课回答问题也积极了。
所以,在今后的相处中我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用自己的爱,去影响他们,感化他们。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也有了起色,也有许多自卑懦弱的孩子变得阳光大方。相应的,班级的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是啊,这就是爱的力量,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记得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为了在班级中加强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进步,培养其优秀的人格,我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孩子们。
一、用爱为学生开启成功之门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而爱则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为爱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启迪学生心灵,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例如: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她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她却很不喜欢回答问题,而且胆子小,很内向。因此我总会叫她起来读课文,回答问题,培养她的胆量。后来我在评价她的时候,告诉她如果能够认真地感悟课文,鼓足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我用真诚的眼神看着她,她又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了一遍。为了让她彻底改掉这个毛病,课下我还经常找她谈话,告诉她班干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太懦弱。经过我的教育和她自己的努力,她终于克服了毛病,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班干部。
二、润物无声,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引领者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时时、事事做学生表率,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自身的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也决定着教育效果。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德在自己的教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己无声的行动,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记得有一次轮到我班值周打扫厕所。由于厕所好久没有打扫,很难打扫。第一组要打扫的学生听后,都露出了不情愿地神情,没有一人站出来。这时我拿起笤帚,第一个动手打扫起来,并且打扫最脏的地方,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满脸羞色……几个学生开始弯下腰认真打扫起来,当我检查回来,还听到他们的议论:“咱们这班主任真好,既不嫌脏,还亲自动手打扫,咱还有什么可说的。”既然我的行动已经对他们产生了作用,还有什么必要讲大道理呢?
三、点亮学生感恩之灯
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教育学生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学生只有拥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每周班会是很好的集中思想教育的时间。我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知道一味的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进去的,于是我就利用他们喜欢看视频的这个特点,给他们搜集一些有关爱的奉献的故事。每到感动之处,我与孩子一起眼含泪花,这时我就会随机找些学生来说说自己身边发生的有关爱的事情。有的学生讲父母的付出,有的谈到清洁工的不易,有的说起农民工的伟大等等,大家都感动不已,纷纷表示要感谢他们,向他们学习,也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如我要求学生回家帮父母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同时要求每一位同学每次早读时分享自己回报亲人所做的事,有的同学讲给父母捶背;有的同学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给家里人做饭;有的帮父母洗衣服;有的讲遇见老师问声“好”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感,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
四、学会倾听,做学生的知心人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我,一吐为快,求我为他们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把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成绩优秀、朝气蓬勃时,每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成时,瞬间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辛苦与汗水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虽然经验不够丰富,工作中也有失误,但是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会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