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前行
张爱洁发起了2019-12-24
2
回复
40
浏览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开展学习“最美教师”的活动。“最美教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敬佩之余,我想到了自己的从教之路,有欣喜,有愧疚。
1997年,我被调入了魏都区最好的小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很荣幸,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努力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加上我天生性格温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并且善于学习创新,善于和家长沟通,所以深得学校领导器重。有一年新学期开学两个月的时候,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让我临时放下手头上三年级一个班的工作,接任四年级一个班的工作,原因是这个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班级学生纪律涣散,家长怨声载道。我二话没说就走马上任了,但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学生上课不会认真听课是其次,最糟糕的是很多调皮的男孩子,在我上课期间也不知收敛,敢放肆地在教室里乱窜走动、乱说话,甚至两个人一言不合,就大动干戈动起手来,完全不把我这个班主任老师放在眼里。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秩序,我每天早早地到校进班,领着学生打扫完卫生,就给学他们读一些励志的文章,或者讲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为了保障科任老师能上好课,我经常坐在教室后面改作业。一天下来,我经常累得腰酸背疼,但看着班级的班风班纪不断好转,我也深感欣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规范,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我又开始狠抓后进生的学习。每天放学,我就把他们留在教室逐一辅导,直到他们掌握了当天的知识,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匆匆赶回家。为此,我常常忽略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由于长期超负荷地劳作,我常常腰疼难忍。即便如此,但还是事与愿违,有些家长竟然埋怨我,放学后不该留他们的孩子,完全无视我的付出,这让我很不解。
最大的打击终于来了。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依然留了几个孩子在教室补课。这时一个行色匆匆的年轻小伙儿没给我打招呼,径直走进教室,拉上一个叫李炎的男生就朝教室外面走,我赶紧礼貌性地站起来询问情况,教室里的其他孩子没见过这阵势也一阵骚动。我趁势挡住那个小伙子,并试探性地问:“你是李炎的什么的人啊?”对方并没有回答我,而是粗暴地用力一推,把我推到了一边,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着:“啥球老师!这么晚了还不让学生走!”看着那个小伙子带着学生愤然离去,我瞬间崩溃了。想到我在领导面前的顾全大局;想到我对学生的付出;想到我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想到被我忽略的年幼的孩子,我顿时委屈地趴在讲桌上哭起来。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有接孩子的家长,赶紧走过来安慰我,说我没错,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理解。第二天,李炎的奶奶专门来学校给我解释并道歉,说那是李炎的小叔,年轻气盛不懂事,让我别和他一般见识。表面上我接受了她的道歉,但这段经历对我所谓的“师者尊严”的冲击没有从我的脑海中消除。后来的日子里,我完全忽视了李炎的进步,上课时,无论他举不举手,我都视而不见;他犯不犯错误,我也再没有搭理过他。我无意于刻意惩罚这个孩子,我只是每每看到这个孩子就会想起那段“打脸”般的经历,无视他,也逃避着我自己。直到春节过后听说李岩炎转走了,我才突然醒悟:我到底对这个孩子做了些什么?
  闲暇时刻,看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行为。师者如园丁,我发现自己所谓的忙碌也只是空有一番工作的热情,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把专制当成敬业;把家长的过错转嫁给无辜的学生;把对后进生严厉的斥责和空洞的说教当成了爱。想到自己对学生有意和无意的伤害,我感到深深的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教育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享受教育》的报告,还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感动的同时,也使是我拥有了直面心灵的勇气,觉得自己因家长的行为而去伤害无辜的孩子,是多么有悖师德。
  心怀这份沉甸甸的歉意上路,在接下来的这些年里,我逐渐学会放下了“师道的尊严”,学会了倾听并接受家长的不同声音,无私地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我学会了尊重学生的差异,小心呵护每一棵稚嫩的幼苗,发挥每个孩子的特质,真正带给他们快乐的教育和美好的时光。如此一来,孩子们也更喜欢我,喜欢我教的课,更加阳光。而我,也在工作中收获了真正的成就感,赢得了家长真心的尊重。与此同时,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团结上进,富有凝聚力。我也取得了不少荣誉,先后获得区级、市级、省级优秀班主任,学科标兵,骨干教师等荣誉。尽管如此,但我从没有放下对李炎的愧疚,我把这份愧疚变成了对自己的鞭策和提醒。
  此时我心存感恩,感恩那些走过的弯路,感恩带给我蜕变的学生和家长。我会用一生去从事这“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生命点燃生命的崇高事业 。”以“最美教师”为职业灯塔,不断照亮自己成为“更美教师”的路。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