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加餐引发的我对班级管理的思考
周晓娟
今天天气突然变冷,去儿子班里给他送件衣服。儿子刚见我,就拉长了小脸说:“妈妈,我没有吃加餐……”我随口来了句:“一定是你又捣乱了……”儿子委屈地说:“每个小朋友都有加餐,就我没有……”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我不淡定了,想:那么多孩子都在吃,唯独我家孩子因为调皮了点,而老师就以这种方式来惩罚孩子。对于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来说,这种方式是不是太不恰当?我越想越生气,想立刻就找他老师理论理论,但是想到我作为老师的身份,我还是忍住了去找儿子老师的冲动。还是先了解情况再说吧。随后,我和儿子老师进行了一番沟通,虽然老师给我了勉强可以自以为说得通的牵强的解释,但是我心里还是无法平静,我陷入了深思,我也是一位长期在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说的准确一点,对于班级学生的管理上,我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是否也有过由于我的处理不当带给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和自信心的打击,是否孩子的家长也会因为我管理方式的不当而积怨于心……
作为一位有着双重身份的家长,我有深刻的体会,可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也都牵动着家长的心。
我参加工作十一年,一毕业就连续当班主任,从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认为它是一门科学,更是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爱心就每个教育者必须要有的,爱促成了师生和谐的关系,让教育变得无限美好。但是在班级管理上,这种爱,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就会有矛盾产生。作为班主任,我们所教的孩子,不可能都是老老实实,乖巧听话的孩子,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是需要我们和他们斗智斗勇,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常常不自觉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等生,在火气上头的时候,往往就不讲究批评的方法,动辄出言不逊,逞口舌之快,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已经无可救药了,你怎么不和谁谁比比,看你笨的,你应该改名字为什么什么了……”虽然我们迫切希望他们变为我们眼中的优等生,但是我们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以爱的名义实施伤害,你伤害的岂止是他的自信,对于无所谓简单单纯的孩子来说,你只是让他很丢面子,但是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你割断了他那根对美好人生追求与向往的风筝线。为什么现在会有少年儿童受挫后走极端的事例屡见于报端。在这些孩子的心里,肯定隐藏着一根断了的风筝线。只不过是我们的这些所谓很成功的教育者所无视到的。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情感,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去做一位能好好控制情绪的老师,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又爱我的学生,我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呢?我还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灵最深处的话语。
爱能创造奇迹,我有切身的体会:那是去年冬天,天气渐冷,但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雷打不动必须要进行的,站在寒风凛冽的后操场,孩子们穿着单薄的校服,里面有套着长短不齐的马甲,薄袄……很多孩子都露着长长的脖子,冻得瑟瑟。由于楼上有检查的大队委,他们站的直直的,生怕乱动被逮到扣班级的量化分。我再看看我们老师们可以借管理学生走动走动,裹着厚厚的棉衣,看到这里,我的心里酸酸的,心想:孩子们也太不容易了。我走到队伍的开头,一个个挨个给他们把校服的拉链拉到盖住脖子,帮他们一个个把不得体的衣服掖整齐。红领巾一个个给他们戴好。做好这一切,我再看看我冻得通红的手,我的心里暖暖的,在给孩子们整理衣服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不自在,但是我分明看到了闪烁在孩子眼中那一丝丝亮光,就是我这个小小的举动。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不但在学习上劲头十足,班里违纪的情况也几乎没有了。在我们的各类习作中,孩子们都会用他们独特的笔触写到我帮他们做的那一件对于我来说微不足道的事。虽然有的习作语言异常生涩,难懂,但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我的一个不能再小的举动,温暖了孩子们的整个冬天,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
我班的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这样说:付出总有回报,有时候是在孩子们的心里,有时候是在家长们的眼里,这样温暖的瞬间恰恰说明了家长们和孩子们对周老师的感激之情,周老师辛苦了!我们的周老师棒棒哒!
我们班上的公众人物“×××”天天都得招惹别人,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头疼不已,任课老师,德育处都围着他转,而且软硬不吃,上课顶撞老师,骂人,打架,欺负弱小,捉弄同学……我曾经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我发现对他来说无济于事。私底下我给班里的孩子们说,都远离他,躲开他,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及其愚蠢的方式。首先是他更没有底线地捣乱了,干脆和我对着干,其次他的妈妈不愿意了,来学校找我,说我让孩子们孤立她家孩子……换位思考,也是,我的做法不但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更伤害了他的家长。我在内疚抱歉之余不得不反思我管理班级的问题了。随后,在和×××接触的将近一年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很爱表现,班里的很多事只要感觉他能干,我就让他带头去,搬书啦,抬桌子,大扫除了……尤其是周一的升旗仪式打班旗,我辞掉了那些所谓班里的优等生,换做×××这些“有小问题”的孩子们。然后每周我都对班里的情况做以总结,对×××我是极尽赞扬,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的脸上不再是一副无所谓,飞扬跋扈的神情了,更多的是受到夸奖后的开心,满足。我又抓住他的一系列进步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虽然捣蛋,但是他很聪明)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终于实现了他的价值。现在你已经完全看不到曾经那个不逊少年的影子了。他的妈妈看到孩子身上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抑制不住感激之情,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和所有的家长都是无怨无仇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以一颗真心对待学生,用最大的精力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哪怕有时候是有一点对孩子的惩罚也是为孩子好,所以我们要理解老师,努力配合好老师。有教育家说的好,“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长,要抱着一致的观念,始终坚持同一个原则,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还是手段上,过程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人贵有志,行贵有恒。班级管理亦然。班主任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能一会儿紧一会儿松,持之以恒方见成效,学生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这种“恒”还体现在我对孩子们恒久不变的爱心,耐心上,从教之路漫漫又远兮,且行切珍重。只有植根于泥土的幼苗才能发芽,我愿做那为幼苗给予充足养分的沃土,让每一个孩子在沃土的托付中,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