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形式的诵读中学儿歌
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蔡秀军
儿歌,语句精炼,结构简单,韵律优美,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深受儿童的喜爱。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统编教材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编排了适量的儿歌篇目。面对儿歌,应该怎样展开教学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第一学段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课标精神及儿歌的特点,针对《动物儿歌》一课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动物儿歌》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介绍了6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整首儿歌有节奏、有韵律,学生喜爱诵读。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儿歌,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认识生字、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儿歌的趣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动物儿歌》是一节识字课,通过儿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及本课图文结合的特点,我从激发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入手。因此,开课伊始,我首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动物王国去看一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接着,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小动物的名字、生活习性,感受小动物生活的美好快乐。然后,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儿歌,在文中找一找六种小动物的名字,发现这六种小动物名字的共同点: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中都有虫子旁。通过“虫”的字形演变让学生认识到:带虫字旁的字都和昆虫有关。去掉虫子旁后的读音和生字的读音相同。在一步步的引导中,让学生发现、认识了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读音)=形声字。
掌握了方法,就要学会运用。在学生认识了形声字的特点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学生:“除了表示小动物名字的这几个字是形声字,在咱们今天读的这首儿歌中,还藏着几个形声字呢?你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把它们找出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刚刚认识了形声字,兴趣正浓,通过这一问,把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地激发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再次拿起课本读儿歌,从中寻找儿歌中藏着的其他形声字。在这个朗读、寻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在读中感受韵律
这首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是以此来停顿的。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读好每一部分,并注意停顿,就能更好地读出节奏和韵律。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朗读:问答的方式,师问:谁在半空展翅飞?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师问:蜻蜓哪里展翅飞?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师问:蜻蜓半空干什么?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我分别根据儿歌每行的“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分别提问,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提问进行回答,虽然每次回答的内容都一样,但每次回答突出的重点却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每次提问的重点读出儿歌不同的节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对读、师生合作读、学生合作读、边拍手边读的方式让学生诵读儿歌,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到儿歌的节奏、韵律,加深了对儿歌的理解。
三、在读中体会趣味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儿歌的趣味。如读到“蝴蝶花间捉迷藏”一句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你们平时做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和谁在哪里做这个游戏的?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问题一经抛出,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脸上洋溢着和伙伴做游戏时的快乐表情。我趁机引导:一群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好像是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多有趣呀!我们展开想象,加上动作再来读读这句话吧!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想象着一群蝴蝶在花丛中快乐游戏的情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再读这句话时,语调中充满着和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有趣,感受着儿歌的趣味性。
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诵读、理解儿歌之后,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我又适时出示了“蜜蜂采蜜”“知了唱歌”“公鸡打鸣”等图片,引导学生模仿儿歌“谁在哪里干什么”也来创编儿歌。有的学生在创编“干什么”的时候,很难像文中用准确、凝练的语言说出小动物的活动情况。此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班级交流,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智慧,共同总结概括出合适的语言来形容小动物的活动。然后,把学生创编的儿歌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再来读一读。学生们读着自己创编的儿歌,兴趣盎然,脸上充满着自豪感,进一步感受着儿歌的韵律和趣味。
文体不同,教法各异。儿歌有节奏,有韵律,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在教学中,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学生学儿歌,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儿歌的特点,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语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