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季节 幸福的收获 —参加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 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蔡秀军发起了2021-05-23
1
回复
17
浏览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金秋十月,景色宜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为了促进许昌市“三名”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三名”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10月25日,许昌市教育局组织带领许昌市“三名”工作室的主持人(助理)一行76人奔赴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活动。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且听、且思、且交流,虽然紧张忙碌,但是却收获满满。

  • 热爱—教育事业不竭动力

五天的培训学习活动,分别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浙江各市区教育名家及“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进行主题讲座,内容涉及师德修养、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典型经验介绍、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在他们的讲座中,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

海宁市桃园小学费玲妹是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三十余年的教师,平时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平凡的工作是繁忙、劳累的。但是从费老师言谈中却没有感觉到她工作的辛苦。“世上有一种东西叫热爱。”当她用沙哑的声音深情地说出这句话时,眼睛里是闪着光的,眼神里是充满幸福的。当她谈到下乡支教期间所教班级的孩子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时,声音几度哽咽,眼睛里闪现着泪花。“自主、自愿、自动、自信。”这是费老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成为她前行的不竭动力,促使她用心做好教育工作,成就了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

听着费老师的讲座,我不禁在反思和她年龄相仿的自己。曾几何时,懈怠的情绪悄悄地笼罩在我的心头,让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费老师的话语,又重新激发起我内心的热情,激励我用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许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阅读—日积月累增进学养

   五天培训活动邀请的专家,有的是大学的教授,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是小学教师。可是不管他们身在何处,从他们的讲座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具有极为深厚的学养。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温文尔雅的大家风范与他们平时日不间断地广泛阅读分不开。在听讲座的过程中,让我对他们深厚的学养佩服不已。同时也深深地感到羞愧,和他们相比,自己的学养太浅薄了。作为一名工作室的主持人,只有自己具有深厚的学养,才会有能力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不断成长。于是,我告诉自己:不管平时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坚持阅读,在不断的阅读中日积月累地增加自己的学养。不但自己要多阅读,还要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共同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 教研—深入研究提升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育学术论文常常使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觉得高不可攀,困难重重,不知从何处着手、如何撰写。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润洲是一位撰写教育学术论文的高手,他迄今已经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了。听到这个数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佩服,更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望。在大家的期盼中,李教授结合自己具体的论文实例,娓娓道来,给大家进行了《教育学术论文的写作》主题讲座。李教授先从三篇不同类型的论文为我们说明了教育学术论文分为叙事性论文、实证论文、哲学论文三种类型。接着,从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好论文的共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论文题目要准确、新颖、简洁,从形式上可以以“从、让、对、与、关于”等介词领起题目,以“论、析、评、谈”等字样构成题目,以“研究、探析、反思、启示、对策”等词语构成题目,也可用冒号连接题目、大小标题式的题目;从内容上可以用主题式、论点式、问题式;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摘取论文的要点,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关键词不宜多,以“38”个为宜。论文的正文由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序论应简洁俊秀,本论要充实丰富,常见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综合式,结论要简短有力。好论文要主题鲜明,结构合理,语言优美,锁定研究问题,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用中心论点统领全文,彰显论文的创新之处。这些教育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具有指导作用,让在座的老师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 工作室—引领辐射成就非凡

在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上,几位工作室的主持人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

莫银火老师把名师工作室看成名师成长共同体,他给名师工作室的定义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一种求真严谨的态度、一个有序的研讨过程、一个广阔的活动半径。莫老师用真诚的态度带领工作室成员抱团教研,采用“答辩”“对话”的方式进行磨课,牺牲休息时间到不同省市送教、指导授课,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

费玲妹老师在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分层研修,开启个性化的成长模式,扎实开展“听说读写做”基本功,实现主持人、成员、工作室多层面的提升,共建专业的班主任团队。

郑志湖校长的名校长工作室注重让校长在“实践共同体”中成长。他把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成为学习型名校长组织,通过读书改善成员心智模式,提高理论素养;通过专家讲座、名校考察提升成员管理能力;通过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提升成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朱昌元老师把名师网络工作室定位为“教学资源的集散中心、学科研究的坚实平台、专业成长的推力器。”特色为“注重专家引领、立足课堂锤炼、加强专题研究、发展专业能力。”经过打磨,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平台上上传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吸引老师们上网浏览、学习。线上、线下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带领成员一起钻研、一起进步。

在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上,几位工作室的主持人有准确的定位,有清晰的思路,有严谨的作风,把工作室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带领成员走向非凡。反思自己的工作室,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几位主持人的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学习、同发展。

五天的培训很短暂,五天的收获很丰厚。美好的季节,幸福地收获。让我们满载收获,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出发!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