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借助单元课文和习作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变成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和乐趣,体会其中的神奇和有趣。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拓展思维,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尝试创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拓展思维,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尝试创编故事。
2.说说有意思的部分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感受想象的神奇、有趣!全班齐读课题——《17.我变成了一棵树》。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还记得吗?全班齐读——
希望、鳄鱼、香肠、糖醋排骨、
秘密、形状、巧克力、继续、抬头
狐狸、痒痒的(读好轻声)
咕噜噜、丁零丁零(读好拟声词)
师:表扬你们将拟声词的轻声读得很好!谁愿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请一个学生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为了 ,想象自己变成了 ,以及之后发生的一连串 的故事。
师:是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生:(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板书)变成树——长鸟窝——住动物——住妈妈——吃美食——议大树——流口水。
【二、交流汇报,奇思妙想】
师:这么多……(根据学生的课文内容回答部分的词语:神奇、有意思)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选择其中一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如果你能在交流中用上“我觉得……最有意思,因为……”这样的句式,伙伴们就能听得更清楚了。开始吧!
(学生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想象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老师巡堂,主要抓住:长满鸟窝;妈妈住鸟窝我的心情——紧张、高兴、失望;流口水这三个大环节来着重讲。)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
预设1:【变成树】
生:我觉得英英的想法很特别,为了不想回家吃饭,想要变成一棵树!
师:哪个词最让你觉得有意思?
生:痒痒的(老师带上动作——身上到处都是痒痒的喔!动作夸张)还有冒出来也很神奇,我的身上居然长树枝了!(老师随机碰孩子的手臂——哇,你这里冒出了树枝,这里也有,全身上下都长出了树枝,什么感觉啊?)
(预设学生回答:太不可思议了!——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即时点评:身上痒痒的,树枝从身上冒出来,多奇妙的感觉啊!真好玩!全班也来读一读。)
师:那你能把这种神奇、有意思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痒痒的、冒出来:加重音读。)
小结:有了痒痒的这个词,身上长树枝就顺理成章了。
预设2【重点1】——【长满鸟窝】
生:我觉得长满鸟窝这一处的想象很神奇!因为一般的树都是长水果的,可这棵树却长鸟窝,而且还是各种形状的。
师:都有哪些形状?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师:还有哪些形状,你们猜?
生:心形的。
生:梯形的。
师:还有哪些更奇特的形状呢?你能想象吗?(想别人想不到的)
生:书包形的!
生:衣柜形的!
生:太阳帽形的!
生:抽屉形的!
(老师的评价语:新鲜、新奇、特别、美妙、浪漫、有创意,想到了我们都没想到的。)
师:你们的想法真特别,真有创意!这么多形状各异的鸟窝长在树上,可作者并没有一一列出来,而是用了一个——(老师指着屏幕)
生:省略号。
师:这就留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了!
师:听着你们的奇思妙想,老师的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画面,请你闭上眼,边听边想象。
(配乐师读: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是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睁开眼,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1:树上的鸟窝可真多。
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多!
生2:所有的鸟窝都在随风舞蹈!
师:这也许是快乐的舞蹈。满树的鸟窝,都在舞蹈,会怎样“跳舞”呢?
【口头表达练习】
三角形的鸟窝 正方形的鸟窝 。菱形的鸟窝……
师:树上长鸟窝,作者的想象多么大胆有新意呀,我们在写想象故事的时候也要开动大脑,你想变成什么都可以。
小结:反其道而行,大树不开花不结果,却长鸟窝。
预设3【动物住鸟窝】【树弯腰】
生:我觉得住进动物很有意思。因为鸟窝里不住小鸟,却住着好多动物,而且它们都是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师:哇,连小鳄鱼、小狐狸都能住进鸟窝里。还会有哪些神奇的客人也住进来?
生1:恐龙。
生2:大鲨鱼。
生3:蝴蝶。
师:我也好想住进去,你们想住进来吗?(预设生:想)
师:(模拟)大树大树,我们怎么住进去呢?
生:(预设模拟)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要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师:(模拟)大树,你和别的树不一样,居然会弯腰,真神奇!
师:鸟窝里住的是动物,真不可思议。接下来,还会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预设4【妈妈住鸟窝】【重点2】
生:我觉得妈妈住鸟窝很神奇,因为妈妈也想住进鸟窝里,妈妈是个大人,怎么能住鸟窝呢?
师:看到妈妈来了,此刻我的心情——
生:紧张
师:从哪里看出紧张?
生:心嗵嗵地跳着。
师:哇(夸张)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生:一动一动的),还发出(引读——丁零丁零的声音。带动学生演、感受)
师:看到妈妈,除了紧张,我还有什么心情?
生:我有点高兴,有点失望。
师:为什么高兴?
生:妈妈没认出我,我还可以继续玩。是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师:(出示课文的话)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
师:好开心啊!不用回家吃饭啦!那怎么又失望了?
生:因为妈妈没认出我,不知道我是她的女儿。
师:所以,我失望还是因为——(出示课文的话)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
师:我的心情真复杂哦!其实在想象故事中人物心情的变化也会给文章增添许多色彩。
预设5【肚子饿】
生:我觉得大树肚子饿非常神奇,因为大树不是人,只有人饿了肚子才会咕噜噜叫。
师:会肚子饿的大树独一无二!作者把它当做了人来写,可真是奇妙。
预设6【议大树】【重点3】
生:我觉得大树流口水这一处最有意思。只有人饿了,才会流口水,
师:那小动物们知道“我”流口水了吗?
生:不知道。
师:它们把我的口水当成了什么?(出示课件课文)
生:雨、牛奶、虫子撒的尿、眼泪。
师:它们对我的口水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情景。
(课件出示演的要求: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表演时注意配上动作和表情;还可以站起来。学生练习对话,老师巡堂指导。)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来演一演?(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创设情景、师生配合)哎呀,大树流下了一串串水珠,这是怎么呢?(学生演绎4句对话)
师:原来,我觉得变成一棵树还挺高兴的,可是都没有人知道这是“我”的口水。我能告诉他们么?(生:不能说)哎,变成了树真麻烦——
生: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师:那谁知道?
生:妈妈(预设学生错答:“我知道”——师:我当然知道了;那还有谁知道?)
师:学到这里,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要住进来了吗?
生:妈妈想用这样的办法叫我回家吃饭。
师:是啊,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们的,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她永远牵挂着我们!
【三、梳理思路】
师:同学们,这篇童话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让我们感受到了英英那丰富神奇的想象。英英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英英不想吃饭,有了变成树的想法;梦想成真后,她这棵长满鸟窝的树住进了小动物和妈妈,他们在吃东西,就连在家的爸爸也在吃饭,英英馋得口水直流,可是却有苦难言,最后妈妈解救了她。你发现了吗,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又和我们日常生活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但他们都围绕吃饭展开,既神奇又有趣。你最不想做什么呢?你梦想成真后又是围绕你不想做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呢?
【四、小试牛刀】
师:同学们,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你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故事。(学生绘制,展示2-3人。)
【五、结语】
师:这节课,我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和英英、卡夫卡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想象之旅,希望大家都能借着想象的神奇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快乐飞翔。课后我们可以读一读《外公变成猫》、《变成玩具的那些日子》,书中还有更多神奇、有趣的情节,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长鸟窝 |
动物 住 |
议大树
|
妈妈 住 |
|
变成树 |
故事起因 愿望实现 几件趣事
|
想象大胆有新意 人物心情有变化 植物动物拟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