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中涌动着生命急流,展现着真善美花蕾,培植着纯净高雅心灵,散发着高尚情操醇香,绽放着人性鲜花。在工作中,我理解的德育是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分享,在一次次的小事中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和习惯,下面分享两个我们班的小故事。
在学校教学中,我发现不仅仅上课需要讲普通话,在日常课间与学生交流中,也应该正确使用普通话。这一点,不仅可以让学生练好发音说话,更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由于环境不同,有大多数孩子不会说,不爱说普通话,这样一方面学习上吃力,另一方面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爱害羞,性格不开朗。自从我带头上下课说普通话后,班内的风气好了很多,一些不善于说话的孩子都能用普通话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孩子们给我提建议:“老师,你以后都说普通话好么?你说普通话的时候特别温柔,我特别喜欢!”这让我听到后,无比自豪。往往,老师示范的不清楚,要求的不到位,孩子就不明白究竟要怎么做。做好示范,孩子更明白。
有一次,我班一个学生的棒棒糖丢了,这是我作为课堂表现奖励给学生的礼物。而班中的另一个同学指名道姓地说是谁拿走了,听到报告后,班上的所有学生把目光都对准了那个被说的孩子。这个被说的孩子平时确实有点小毛病,难怪会被猜疑。此时,我如果听信了那个打报告同学的话,去搜查下他的书包,那么棒棒糖没找到怎么办,岂不冤枉了孩子;如果找到了,那个拿棒棒糖的孩子就必定会在同学之中留下坏的印象。之前我给孩子们讲过童话故事《舒克和贝塔》,我的学生们都知道,小老鼠最在乎的就是名声,何况是我们自己。再看看那个学生,他的眼睛里分明给我传递了一个信息:不是我。看来我不能随意听信,也不相信我的学生会做这种小动作。于是我严肃的问了打报告的那个同学,是否亲眼看到了,在他说没看到,只是猜测的时候,我对着全班严肃的说:“我不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会做出这样的事,在任何没有依据的事情面前不要下结论。我相信那个棒棒糖只是放在了哪里,这会儿找不到罢了。”后来,丢棒棒的的那个学生真的找到了糖果,原来不小心掉在了别人的书包里。信任一词从来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以及需要老师认真的信任。从这件是中,我的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听信别人,也不能随意猜忌别人。孩子的高尚情操不是说教来的,关注平时要远比一节品德课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