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散文特点 感悟语言美妙
——《大自然的声音》听课评析
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蔡秀军
周一贯在《从“教材体”说散文的教学》中提到:小学语文课本中,散文所占的比重很高。散文的侧重点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鉴于散文的这些文体特点,它的语文教育价值不可小觑。散文面对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彰显时代风尚,给人以精神滋养和美感享受。另一方面,又确实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丰富语汇,发展语感,开启思维,提升文学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就写作教学的角度说,散文还可以起到常用文体的示范效应,帮助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想象、培育美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其基本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如何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散文的导学呢?
在12月20日,李玉亭名师工作室举行的展示交流活动中,陈晨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针对散文文体特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 聆听声音美
大自然的声音美妙无比,这是本课的一个中心句。上课伊始,陈晨老师带领带领同学们通过玩“听声音、猜画面”的游戏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课中,又适时播放风声、雨声、水声,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这样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聚焦语言 感悟语言美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大自然的声音》一课采用总分的形式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在描写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作者根据不同声音的特点,选择贴切的词语和句子的长短、节奏。微风“轻轻揉揉”,狂风让“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啦啦”,鸟叫“叽叽喳喳”,虫鸣“唧哩哩唧哩哩”,蝈蝈“歌唱”......无论是描述声音的特点,还是拟声,用词准确、贴切。陈晨老师在执教时,紧紧围绕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聚焦这些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语言,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些声音美妙?你读出了什么?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交流朗读中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感受到课文语言描写的生动。
三、诵读为主 积累优美语言
小学生学习散文,应该立足于欣赏作者言语表达的精妙,更重要的是在欣赏的同时进行积累,将经典的语词、句式、结构、段落......积淀在记忆中内,化为一种底蕴。《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语言生动、形象。陈晨老师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读、想象读、合作读、配乐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品味大自然声音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感悟课文遣词造句的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在学生感悟朗读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学以致用 练习表达美
讲课结束时,陈晨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小练笔作业: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选择一种写一写。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同时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学习到了作者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在大自然中找一些新发现,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陈晨老师在教学本课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课的文体特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合适,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散文“形散神不散”,宽泛中带着某种智性的空灵,但永远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是所有的“散”都不会离开贯穿其中的闪光的思绪。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散文文体的特点,针对具体课文找准教学切入点,进行有效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