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童话寓言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必然存在的文体类型,在课文习题中常常会出现,它的设计日标清晰明确,难度适合。对于低学段学生,语言表达上充满童真童趣,但是仍旧存在着空泛、整合力度与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读过《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之后,我对低学段学生阅读童话寓言这些文体的能力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童话和寓言都具有故事性强、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特点,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也喜欢读。同时,这两种故事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想象世界。
首先,要重视口语交际,模拟情景表演。
朗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常常出现在小学课文的课后习题中,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从低学段的角度出发,营造出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场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们需要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便应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
童话寓言的情节安排是教学方式的一种,能够在实现情景模拟的过程中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童话寓言的情节安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某一个镜头之内,需要充分考虑某一个具体的场景停留。 根据随时变化的情节,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考验学生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程度,以此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晤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感悟。”这正是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寓言文体的融人,丰富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课本内容,同时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极具讽刺意味的同时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便是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告诉他们读好书,从小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
例如在(灰姑娘》故事中,学生们会对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抱有自己的幻想,同时在毎一个学生心中都会有设定的故事情节与故事结局,此时就该将学生们进行引导,让他们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灰姑娘参加舞会的情节进行演绎,灰姑娘在参加舞会之前的准备和遭遇,以及王子初遇灰姑娘时的场景,王子与灰姑娘擦出爱的火花等故事情节。灰姑娘作为一个贫苦女孩的出身,如何才能遇到仙人相助,帮助其扶得水晶鞋与漂亮衣服,如何能够在舞会结束的时候悄然离开现场等场景,都是要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表达,这也充分考验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投身于自己设定的魔幻场景中时,也能提升与人交际的能力。
其次,要注重灵活变通,提高综合能力。
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太小,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会产生比较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点,积极的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多读书,更能丰富他们想象的思维,认知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听说读写是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要素,更能由此训练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在熟读课文的过车中,激发学生们学习课文、学习生字、品味语言等兴趣,让他们用自己的意识去探索寓言故事的内涵,能够有新意、有创造力的对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并插上想象的翅膀,训练表达能力。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之前,兴趣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最后,要加强方法引导,重视写作水平。
利用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此基础上强化阅读能力,注重提高写作水平。在童话寓言故事结束后,习题都会引导出一个类似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发散思维去写一写,主要遵循想象和联想的习作方法,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于本文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续编,在故事的续编中,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续编,而寓言故事还是要尽可能围绕主题,遵循作者的原意。
总之,寓言和童话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