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读书心得(二)
白雪发起了2019-12-29
0
回复
9
浏览

 

在李玉亭书记把周一贯先生主编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这本书推荐给工作室的各位老师时,她曾提到这本书对于每一位老师教学和经验的总结是一个非常好的引领。
现今,如何根据课文文体特点确定“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及时总结梳理有关研究成果,帮助一线教师解疑释惑,让“关注文体”的课程理念落地生根。周一贯先生主编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这本书,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文体教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课例。这本书对一线教师开展备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打开这本书,从目录就可以发现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内容划分详细,几乎涉及语文各项基础性问题。而且,本书涵盖了郑文庆、鲍国潮等多位老师关于小学语文文体教学的思考,内容极为丰富。
在本书的开篇“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切勿忽视文体意识中,周一贯先生就指出文体就是对文章和作品样式的总称。无论是文章还是文学作品,内容不同,形式上就会有不同的体式。而将众多文章作品按其性质、特征是否相近归成若干大类,就成了“文体”。日常生活中,人们缝制衣衫,总要细心“量体”而后“裁剪”,务求“合身”。文章或文学作品也同此理,必须“即体成势”,来不得半点粗疏大意。可见,无论读解还是撰写文章、作品,不能忽视“文体意识”。
在初入课堂之时,我只知道看教辅,看教参,查找每一课主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一直以为只要自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每一课的生字词讲了就可以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每个单元的安排,每一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一课的用意。直到读了这本书,看了周一贯先生的文章,了解了他对文体教学的思考,我才明白了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错误的。
周一贯先生说,正因为文体意识与语文读写能力提升关系密切,我国历来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对此高度重视。2011版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强调“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并在“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以读为主,让课堂活起来。设计教学活动时更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启发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悟,初步接触各种文体的特点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要“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习作”方面,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第三学段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等等。在“实施建议”中,还对教材编写提出了“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所有这些都说明语文教学与文体密切相关学习不同体裁的课文,自然也就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文体常识。
周老师还提出,现在很多人文体意识淡薄,主要是认识错误。我们要明白强化文体意识,并不是必须要系统地进行文体知识教学。“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不应系统讲授语法修辞文体知识,在听说读写的实践层面,我们应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体感知,从根本上提升他们读解文本、习作成文的能力。要将文体认知渗入语文教学各个方面之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的文体观自然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作为教师更要随着这种改变而改变。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我也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中, 作为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建立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文体意识,才更有利于每节课的教学。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