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
旷谷幽兰发起了话题2019-12-30
16
回复
77
浏览

   前一段时间,许昌一名高一女生因吸烟被教育后跳楼事件在网上疯狂霸屏,众说纷纭,我作为一名师者,心中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做得不对,老师自然要批评,假若是非不分,如何称之为“教育”呢?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里。今天的孩子,都是每家每户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不但习惯了对长辈呼来喝去,长辈还一副“很受用”的模样。试想,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面对老师的批评,怎能坦然接受?一遇批评,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要么向家长“告状”。

    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我都舍不得批评,你竟敢批评,那还了得?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

   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声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当然,作为教师,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毕竟,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艺术化的手段使学生变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谛。

   老师的批评则需要讲究时机和方法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了解学生是批评的前提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价值观的成长和发展则没有什么资料,而现在的分级教学往往让老师无法充分了解学生,这会导致批评学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偏差,所以会造成各种悲剧。

   所以,相比起成绩,我们也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才能避免更多的遗憾......任何一个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家长难逃其责。家庭教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致命教育。

   正如大部分网友所言,孩子选择轻生,家庭背后的原因才是关键。因为,不管老师如何努力,也无法在短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所有的学生。偶然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只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促发因素,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是内在的,包括长期的家庭养育环境不佳、适应不良的人格心理特征以及精神疾病。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给孩子上这两堂重要的课:

   第一堂课,是生命之课。告诉孩子“自杀意味着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告诉孩子生命很珍贵,切勿轻生,否则会给家人造成天崩地塌的悲剧和伤痛。

   第二堂课,挫折教育。告诉孩子“挫折是什么”“如何抵抗挫折”。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坎坷,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要听良言、行善事。

   这两堂课,只有父母自己完成,老师帮不了你。

   通过这次跳楼事件引发的挫折教育,牵涉到学生、家长、老师等几个方面,我让学生班会上充分讨论、写作文、回家讲给家长听,家长的重视和参与非常重要,我利用微信与家长做好沟通,给他们发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章,最后家校对学生共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学生能够正视老师的批评,不再有玻璃心。

   

所有回复
  • 陈晨 2019-12-30

    讲究方式方法,保护孩子自尊,进行有效教育。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张婷婷 2019-12-30

    在处理问题时,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言语的艺术性。同时,学生也要学会正确面对问题,有好的心态。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刘秀娇 2019-12-30

    我们在教育之前,要先有保护学生的意识,让爱浸润心田,让教育润物无声。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蔡秀军 2020-10-13

    平时多和家长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家校共育,发现问题,采取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王元甜 2020-10-13

    首先要用孩子接受的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重要的还是疏导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想法,逐步引导,逐步沟通。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郑梦龙 2020-10-13

    一堂课,只要有一两个人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做小动作,都会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受到破坏,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这时,老师及时的提醒与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学生,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醒批评不守纪律的行为时,不应愤愤不平地认为是故意让自己出丑,而是应该愉快地接受,并立刻改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石焕英 2020-10-13

    亲其师信其道,注意说话的艺术。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杨晋荣 2020-10-14

    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周志贞 2020-10-14

    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本质以及可能的后果,孩子虽然顾及面子但慢慢会接受。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杨晓丽 2020-10-14

    教师的作用就是教育和帮助,耐心教导,孩子会慢慢理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