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刘吉才老师的这篇《浅谈童话类课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让我眼前一亮,站在不同角度,先回顾第一种文体——童话!童话,在小学整个语文课文中共有36篇,尤其是在小学中低段占的比重最大。对于这种文体,是儿童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主要体现在稚气童真的语言,色彩明丽的配图,精彩纷呈的内容,扣人心弦的情节,无一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教好孩子们童话课文,我觉得,重点如下:
一、改编童话,推陈出新
童话故事最能贴近儿童的童真世界,童话里蕴涵的哲理能让他们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小学生都爱听、爱看童话故事,可以说,童话故事总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长期积淀的这些童话基础,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推陈出新。
二、续编童话,延伸拓展
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小朋友,有的童话让他们读后意犹未尽,老师应注意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或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加工,或对童话的情节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
通过续写童话,不但让学生对课文蕴涵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编童话,展示个性
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可见学生的创造力之强,他们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以想象见长的优势,设计多种训练的形式,引导他们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
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图画写童话。图画虽然是平面、静态、无声的,但这恰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大胆演绎图画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展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
还可以借助听音写童话。让学生听一段没有结尾的童话,或听一段没有说明的声音,然后让其想象出一篇童话故事。
然后再根据根据词语联想写童话。采用“词语麻辣串”的形式,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联想、想象可能发生什么事,用这些几乎毫不相关的词语编成童话。如用“东东、蚂蚁、牛奶”写一篇童话。又如用“树桩、小鸟、沙漠”写以环保为主题的童话,教育同学保护环境,爱惜生命。
最后,再根据创设情景写童话。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和情感相溶合的产物,创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编写童话更是如此。老师应千方百计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创造性思维。
可见,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们在与童话文本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设想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就可以达到不仅引导同学们深刻鉴赏童话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之目的,还可以引导同学们深刻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着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