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读后感
贺淑敏发起了2019-12-31
0
回复
24
浏览

通过阅读《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语文核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而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就是语言构建与运用,从文体视角上看,假如学生能够具有深厚的文体意识,并且能够带着这一意识来开展读写活动,那么其整体的语言能力就会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自然也得到了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来源于学生长期的基础语文学习活动,依靠于学生语文能力长期的点滴积累。任何一门知识都有自己的学习技巧与方法途经,语文也不例外。不论是说文解字,还是文章书写,不论是思想渗透还是内涵解析,都是有方向可寻,有路线可找,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与文体本身的基础特点与特定特征有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语文学科规律的熟练程度。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教学切入点与学习关注点,教师应当对具体文体进行具体分析,当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体意识时,一方面会提醒教师本人在课堂教学上的适配性,另一方面会引导并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并深化自己的文体能力。当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有这种良好的默契时,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教学比如童话更多关注童话故事的梗概,描述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要更多关注诗意、诗境、诗情。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更多引导学生关注说明的要点和说明的方法。教学小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掌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文体意识,必须了解不同文体的一般特征,根据具体的文体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切入语用训练,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独特性。实施文体教学策略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还应确定教学内容小说体会故事情节的安排,领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教学内容的首选。儿童诗将诗歌中儿童的意象、儿童的“独白”、儿童的修辞、儿童的发现作为品读的对象。散文教学抓其神,明其形,品其言。寓言以领悟寓意,体会手法,感受语言表现力为主要教学内容。(如:《记金华双龙洞》—游记—聚焦游览过程,感知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其次抓景点特点写所见、所闻、所感)同时应注意学习方式的选择寓言从兴趣入手,体验角色,领悟寓意说明文先提取信息,再领悟作者是怎样条理分明、方法贴切地说明对象的特点、功用。儿童诗让学生经历发现之旅,再融通意象,感受意蕴,品味修辞。(如:《比尾巴》—诗歌—一年级—尝试“教师范读”“教师领读”“师生对读”—读出诗歌韵味,感受到文体不同—聚焦、强化“文体意识”)语用训练的切入诗歌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或者将画面转化为诗意的文字,也可以从读诗歌、仿诗歌、创诗歌三方面进行语用训练。说明性文体关注情趣和理趣的融合,兼顾趣味写作语言的赏析和说明文写作方法的习得。叙事性文体概括能力、复述能力、让学生从人物言行中体悟人物内心。神话文体复述提炼,培养概括能力;仿说仿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改写续写,发挥想象。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教师应当从文本的基础知识、特定特征、规律应用、拓展学习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在感悟文体魅力的过程中去修炼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