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体为切入点,落实阅读教学有效性
健康路小学李玉亭发起了2020-01-07
0
回复
16
浏览

陈先云在部编教材培训会上的主题讲话《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把“六个意识”推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六个意识是: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意识,科研意识。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任何一套教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文体多样,题材广泛。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一、什么是文体

1.文体

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2.文体意识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的话题。“编者按”提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又、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

当然,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等等。简言之,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

二、文体的类别及特点

1.文体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2.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夺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夺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高言。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带价、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5)古诗是饱和着作者丰富感情和想象,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概括、鲜明的意象、和谐的音韵等。

(6)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言文分离、固定不变、语言简练、陌生难懂等。

(7)儿童散文,指的是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上形散而神聚、语言上优美而凝练、意境上真挚而深远等。(8)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与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8)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六

要素”、人称、线索、记叙的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

(9)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说明的层次性、说明的通俗性等。

三、为什么要关注文体

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形成“类化”思维)

当前,语文教材多以主题方式进行编排,以人文话题组织单元,以“文选型”的方式存在。往往同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文体各不相同,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散见于各个主题单元之中。如果教师缺乏文体意识,对教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个单元的主题上,只关注一篇篇具体的表达主题的文本内容,缺乏系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错把教材内容当成课程内容,忽视了对以教材为“例”的领会和训练,就会走入对文本体裁不加区分而模糊文本特点的教学误区。

有了强烈的文体意识,关注文体特点有利于我们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一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安排了许多以少年儿童为描写对象的古诗词。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池上》两首古诗时,先领着孩子们一首首地温习描写儿童的诗。每温习一首,我就问:“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干什么?”当学生发现我所呈现的古诗主人公都是小孩子时,他们产生了顿悟。复习完前面学过的所有描写儿童的古诗后,我问:“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诗中的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诗眼”。

当我再出示要新学的《小儿垂钓》《池上》两首古诗时,他们觉得学起来特别轻松。当教师有了文体意识,关注文体特点以后,语文味就会浓浓地弥散在我们的课堂里。就这一课而言,至少有两个好处: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归类学习的习惯,感悟到学习这类古诗词的方法,而且会激起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这方面古诗词进行对比学习的欲望。

读诗歌,需要还原意象,做到悟情、得言、会意;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线索,在矛盾冲突、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中理解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欣赏散文,要慢读细品,联想、沉潜,得其神、悟共形,与作者心领神会……有了文体意识,从文体特点出发,有助于我们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跳出“千课一面”的集白,避免一个比喻句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都没有把学生教会的尴尬窘况,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阅读品质的提高。

四、怎样通过关注文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研究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

要研究不同文体的“文体图式”。不同的文体,在结构表达上具有不同的“文体图式”排列。用植物形状作比喻,叙事性文章像毛竹,一节一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说明性文章像梅花,许多花瓣围绕花心争相开放;议论性文章像紫藤,从一个节点出发长出无数细枝。了解这些文体图式,就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都是极为有利的。

2、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倡导的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应该遵照其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多种体裁的文体,教师在选择教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先有教学内容的确定,再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要体现文体特点,教学方法须与目标相适应,根据具体的文体而灵活选取,即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方法)是适合这种文体的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方法)。

如诗歌教学以“诵读”“感悟”,展开“想象联想”为主,而用“讲解法”是不适合的。在教学《渔歌子》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初读感知春景;展开想象体会意境;背诵感受音韵节奏。“诗无达诘”,一定要分析出诗中描写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无疑会走入诗歌教学(或诗歌阅读)的歧途。

又如说明文教学,如果还用“诵读”“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生也就不可能习得如何阅读说明文章的方法和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说明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楚“说”了什么,是否“说明”了,即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让学生学习它是如何“说明”的,即说明的方法,文章的结构安排等。相对应的教学中应采用“讲读”“比较”等方法,理解内容、习得方法,以提高阅读能力。说明文的读也不同于诗歌教学中的读,它是“宜读”的读,不求语调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通读懂即可。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初读归纳金字塔的特点,写一份简介;细读学习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种说明方法;迁移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根据不同文体的含义及特点,我梳理出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方法,主要是:

1.童话教学方法:引发想象、理解寓意、学习语言、个性感受、多项训练等。

2.寓言教学方法:感受形象、培养思维、揭示寓意、实践活动等。

3.神话教学方法:浸润神话人物、点燃独特情感、发挥神奇想象、积累语言表达、适当拓展延伸等。

4.儿童诗歌教学方法: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欣赏、诗歌的吟唱与朗读、诗歌的阅读链接和拓展、诗歌的读写结合、与其他活动(音乐、舞蹈、戏剧、游艺等)结合、诗歌作家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等。

  1. 古诗教学方法:诵读、入境、会意、悟情等。
  2. 散文教学方法:梳理结构、品味语言,感受意境等。
  3. 小说教学方法: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欣赏小说的语言、理解小说的主题、寻找学习的文眼等。
  4. 记叙文教学方法: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理解文中语言的含义、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揭示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5. 说明文教学方法:抓准说明的对象和中心,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理清说明文的层次和结构、采用直观教学等。
  6. 说理文教学方法:关注文本结构,学习例证方法,品读语言形式,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感受说理文所彰显的“理性美”。

五、要注意的问题

要文体意识,不要文体教学。强调“文体意识”但不能上成文学课。不能把文学知识搬上语文课堂,这个就像我们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而不能讲语法“主语一谓语一宾语”结构,但是教师自己必须知道只有“主谓宾”齐全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样(小学)。

崔峦老师曾说,坚决和“内容分析”式为主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努力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作为语文教师,让我们站在课程高度,依据年段,分层落实,关注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把握目标,用“课文”教“语文”,教“语言”,“什么样的文本还他什么样的味道”,凸显语用,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