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思考  提升数学素养
亓家康发起了2020-11-21
0
回复
6
浏览

激发学生思考  提升数学素养

许昌实验小学铁西校区   亓家康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知识是“生长”出来的,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老枝发新芽”,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零碎到完整并逐步融入原有知识体系之中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来巧妙引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而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是由衷的,获得的成就感也是非常强烈的,这种独特的感受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领悟,在一点点、一步步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作为老师就应当设计出既有生活情境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数学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具备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必须爱护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进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展示所思考的问题与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需实施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习的必要性;必要时教师应以多样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思考材料,更重要的是多方面展示数学的魅力,如数学发现和证明的全过程,既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的力量,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火热思考。又如数学内部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应鼓励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或者不同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和学习环境,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为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思考工具。

2.营造思考的环境

营造思考的环境包括营造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外部环境和营造尊重的、富有支持性的思考氛围。在外部环境中,教师要通过合理布置教室等营造学生积极思考的环境,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材料以促进思考。更重要的是思考氛围的营造,教师要认可、鼓励并支持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和尊重与自己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同伴。这些都是保证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前提。

3.有效提问和举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举出适当的案例无疑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策略。

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而且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整合、分析已给的或记忆中的信息,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需要学生作出判断或评价。教师还应注意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性,既包括引导学生注意方向的聚集型问题,也包括纠正、提高或扩展学生想法的追问型问题,还包括提供给学生帮助的提示型问题。

合理举例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这里需要认真思考案例的作用。“案例的使用应当同时包括正例和反例:前者主要用于“通过向学习者提供他们不具备的经验的表征,来支持意义的形成’,即为新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铺垫’;后者的作用则是在学习者头脑中引起一定的认知冲突,从而就可为观念的更新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也正是案例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提供必要的比较,从而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启示,也可以促使他们更为清楚地认识问题与方法的多样性,并能通过比较实现必要的优化。”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