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师,请您喝杯茶吧”
宋慧贞发起了2020-11-22
0
回复
12
浏览

       周四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上完数学课按时下课没想到我刚对全班同学边宣布“下课”,边低头整理讲桌上的教具和课本,一声响亮的声音迅速传入我的耳畔“宋老师,您喝杯茶吧,我上课听着您的声音都快哑了。”这句话没落音,慢慢一茶杯盖子的水便送到了我的眼前,我一看是我班的2号聪明机灵的捣蛋鬼科润同学,他用那真诚的目光看着我,双手捧着一杯盖茶水期待着我喝下去,一刹那间我感动得无法拒绝,一股暖流直注心田,我也真诚地回绝科润:“孩子,宋老师特别谢谢您,因为疫情我们都要注意讲究卫生,宋老师不能用你的杯子喝茶……”没等我说完,科润就急了:“宋老师,这是从我杯子里刚倒出来的,是干净的,您一定要喝,课堂上您上了一半您的扩音器就没电了,我听着您的嗓子都快哑了,您快喝吧。”我拉着科润的手说:宋老师先谢谢您我办公室杯子里有水我马上去喝宋老师还想给你说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卫生我们都用自己的杯子喝水你的杯子别人不能用你也不要用别人的杯子喝水。”科润懂事地点点头。

       说起科润这孩子他聪明伶俐知识面广,对很多事物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可是在课堂上会随意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讲话,发表言论,要么就和同学窃窃私语影响课堂纪律。就在我接班两个月后他彻底改变了,变成了一名守纪律会听课发言的好学生。他的这一改变还有从班里的1号捣蛋鬼的转变谈起。

      子瑜是我接班时了解到的令许多任课老师头疼、全班同学讨厌的男生。说他不受欢迎,原因有几方面:虽然才上四年级,可是个子在班级里最高,胖胖的长得壮实。子瑜不仅个子高,在班里也是出了名的,他的有名不是因为成绩优秀,表现出色,而是因为经常上课违反纪律、受批评。班里的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孩子,课间的时候都躲着他,怕招惹他。了解了一些子瑜的情况,我就下定决心要转变子瑜。通过刚开学的几节课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上课的时候虽然经常会做小动作,即使是听讲的时候,也并不专心,眼睛并不直视老师,也不直视黑板,就那样似听非听的,可是他的头脑反映很快,课堂上学的知识他都会,而且发言还特别积极,声音洪亮且语言组织能力强,每次回答还都正确。我便利用课间的时候找到子瑜聊天,并跟他悄悄约定,希望他上课能够坐端正,专心听讲,如果能够多坚持几分钟,要大力表扬他。果然,每天一上数学课,子瑜就一改往日趴在课桌上的习惯,坐得笔直。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子瑜身上的所有优点,同学们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聚集到了子瑜的身上,子瑜坐得更直了,而且课堂上还真的坚持了十几分钟。于是在下一节课之前,我又给子瑜约定,希望他能够在课堂上能坚持表现好。就这样慢慢的,子瑜受表扬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他有了变化,上课比较遵守纪律了,虽然在课堂上他还会犯这样那样的小错误,但是只要我用目光一提醒,他马上就会改正。就这样,在我每天不间断的关注下,子瑜每天都能坚持按照我们约定的标准要求去做,有的时候子瑜坚持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从不吝啬表扬,把子瑜表扬得都不好意思犯错误。渐渐地他也成了班里同学们听课发言的榜样,成了大家学习的“名人”。他的红领巾歪了,课间我会给他扶正,他的课桌乱了,我会提醒他赶紧收拾一下养成好习惯,课间也不再动手拍打同学了。班上受表扬的同学也多了起来,终于有一天,另一位男生坐不住了,课间找到我说:“宋老师,我看子瑜现在进步这么快,天天受表扬,我要像他那样成为一名好学生,而且您在课堂上也表扬了我,这在以前是没人表扬我的,我以后要喝子瑜比赛超过他”,由于激动,说着说着哭了起来。这个孩子就是前面的科润同学,自此我又和科润每天有了学习约定,他在学习上的表现欲更强了。过了一天,我悄悄地对子瑜说:“科润下决心要在学习上超过你,你可要加油呀,不要让他超过你”,我又用同样的套机给科润加油,两个孩子就这样成了班级里的学习标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不能挫伤学生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使孩子向善、向上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老师去呵护,平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教师期待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更要看到明天她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促成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一满腔热情的期待,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

      作为老师我始终坚信“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一学科老师才喜欢所教的这一门学科,当孩子喜欢上老师时他会对学习产生无尽的力量”。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会努力读懂孩子的内心情感,利用期待效应借助教育感化的力量陪伴一届届学生健康成长。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