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王静华发起了2020-11-22
0
回复
15
浏览

带领学生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鄢陵县实验小学  王静华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 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比较大小”的时候,我就充分运用本班中男生、女生和老师之间的人数关系设计练习。我班有70名学生,其中男生42人,女生28人,1位老师。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男生和老师以及女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就得出:男生比女生多一些,男生比老师多得多;女生比男生少一些,老师比女生少得多。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满生活气息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节课时,其中对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学生认识完之后,我鼓励学生当一名设计师,要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些图形拼组在一起,做成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这样学生惊叹:原来自己平时所见到的美丽图案就是这样拼出来的。由此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引导学生把数学应用生活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认识人民币一节课时关于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大小问题,其实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了。其中的难点,就是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问题。我在授课时是这样处理的:我在教室里设了一个“小商店”。里面摆放了一些常用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让学生来轮流当“小售货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商店买东西。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人民币各种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就是一种享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子的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要把栅门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