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星期四,是日历中普通的一天,是春季里平常的一日,却由于一位教育家的莅临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刻骨铭心。这一日,许昌的基础教育界一片哗然,许昌的小数人心潮澎湃,大家平静的心连同这温和的春天一起被这种沸腾而打乱,因为普通的我们和教育名家吴正宪老师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有了一整天的宝贵学习机会。一次学习,多次触动,对我们许昌小数人内心的影响久远而难忘!
记忆中的镜头
作为教育名家吴正宪老师工作室的一名核心成员,从工作室成立后第一次成员会,到启动仪式筹备,再到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研修活动当日,我经历着,感受着。每每想起,无数个感人的镜头历历在目……
镜头一:工作室第一次成员会,工作室主持人、市教研室教研员张红娜老师和工作室助理、基地学校实验小学查卓珩副校长主持会议,带领全体核心成员一起走进精心布置的吴正宪老师工作室,一起认识了解为吴老师工作室设计的图标及其含义,一起学习吴老师的教育理念及工作站团队的发展目标。让我没想到的是吴老师工作室的清新别致的设计,工作室共分为三部分:有吴老师独立的办公室、吴老师会客厅、成员活动区;让我没想到的是工作室的文化布置,工作宗旨、价值追求、发展目标、研修模式、文化追求赫然墙上,无不时刻提醒工作室的成员的引领地位;“做人、做教师、做学问”“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堂”“用纯净的心做专业的事”等诸多金句使我铭记在心;让我没想到的是工作室的设计由基地学校杜伟强校长亲自把关,连窗帘的颜色都是校长亲自选定;让我没想到的是工作室的图标设计,整个图标呈环形,圆环部分有工作室名称、基地学校实验小学的校徽及教育理念“儿童数学教育”字样,图标内元素下半部分是个数学元素π,它是由儿童的“儿”和一条波线组成。“儿”代表以儿童为主体,“儿”字上这条波浪条纹,象征着我们为儿童的成长共同搭建的平台,从左到右由细变宽,寓意着孩子们在这一充满绿色充满生机的平台上,道路越走越宽广。两个大小稍有区别的拉手人物代表吴老师与工作室成员手拉手,带领老师们发展和提升;还代表教师与学生手拉手,教师蹲下身来,走到儿童中与儿童共同学习;也代表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与儿童手拉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大、小两个人物分别立于平台窄、宽的两端,既寓意教师队伍的平衡发展,也寓意不同儿童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还寓意教师退居后台,把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π,本是无限小数,在此它还代表:数学知识的学习无限,数学教学的探索无限,教师对学生的爱无限,学生的个性发展无限……。整个图标提现了“数学中有儿童,儿童中有数学”这样一“儿童数学教育”的理念。工作室几位成员多日的心血和汗水换取了对吴老师教育理念的深刻解读,这一令人赞叹的图标设计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工作室成员在用心的做事,用心地做教育。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迎接吴老师到来的前一天晚上,查校长为工作室拉窗帘、关窗户等细节工作而彻夜未眠……太多的没想到让我体会到了吴老师工作室成立之初所追求的“高专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的三高精神。
镜头二:感人至深的师徒情。自1993年结缘吴老师,到吴老师第一次莅临许昌授课传教,市教研室张红娜老师踏上了漫漫“追星路”,2009年张老师个人拜师圆梦后,她为了许昌小数人的专业成长又一次开始“追梦”——让吴老师的工作站落户许昌,直到2018年这个崭新的春天,吴老师在许昌“安家”,整整25个春秋,这是怎样的意志和精神让张老师这样多年追星、日夜追梦?对,是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执着和那份教育情怀,是对吴老师那种高瞻的儿童教育观的膜拜……为了迎接吴老师此次的到来,张老师用文字记录下了25年来的这份师徒情,并制作成了足足17分钟的感人至深的“相约春天”的纪录片,纪录片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张老师精挑细选,每一个镜头的切换都与众不同,配音解说员更是录了一遍又一遍……启动仪式上,不知有多少现场老师为吴老师对许昌教育的缘分所感染,不知有多少老师为纪录片中这份厚重的师徒情谊而落泪,我也是其中一个……
镜头三:走进工作室,我们面对面。在上午的小型研修活动中,我和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一起终于有了和吴老师近距离接触的时间,我们激动地站在工作室门口,依次排开迎接吴老师,大家微笑的表情一直挂在脸上,个个激动地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终于我们和吴老师一起坐在了工作室,我们坐在了吴老师面前,吴老师亲切地问候之后让我们做自我介绍,并要求我们不必站起来,都坐在交流即可。可坐着又怎能表达我们激动的内心?我们都不由自主、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大家的一致感受是攒足了劲儿有许多话要说,可又不知先说哪一句?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我很幸运,第二个就轮到我向吴老师介绍我自己了,我的眼泪竟不自觉地夺眶而出,当时的我只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幸福来得太突然!这种感觉源于吴老师是我心中多年的“女神”,多年来我喜欢吴老师,喜欢她的课,喜欢她的书,更喜欢她在课堂上那种亲和力,她简直就是一切美的知识的化身,能得到吴老师的亲自指导,我是何等的幸福!和吴老师面对面那一刻,尽管我在聆听吴老师报告时记下了整整7页,但我还是有些恨自己,恨自己在听报告时不能把吴老师的所讲一字不落地记下来,要知道吴老师讲的可是句句“金句”。所有工作室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吴老师表达着自己学习和在专业发展上的强烈愿望,那一刻、那种幸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中的收获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之美,美在娇燕呢喃着在天空画出的一道道优美弧线;四月之美,美在败落的花朵已经悄然被青涩的果取代;四月之美,美在许昌的小数人和教育名家吴老师“相约”。上午吴老师的报告《做一名好老师路在何方》让我再学习中收获着,思考着。
吴老师的开班四句话,让有着二十年教龄的我如醍醐灌顶。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三、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四、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习惯更重要!是呀,育人、学习、交往、成长,不正是全面塑造学生人格、启迪智慧、发展能力的各个活动平台吗?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多年,我给学生搭建好这种平台了吗?“老师们,好情景的创设,你用心了吗?”“孩子的心,你真懂吗?”“你爱生,你激励学生了吗?他感受到你的尊重了吗?”“课堂上学生是第一位的人,学习发生了吗?”吴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都在叩问着我的内心。
吴老师在报告中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好教师应成为孩子们一生中都不会忘掉的一个人,好教师应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你走得有多深,孩子就会知多深;好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有学科见识。她指出要做教好基础知识、教好数学味道、教好数学品味、教好数学境界尤其是人文境界的教师,即“人课合一”!吴老师指出,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一节课开始!实实在在接地气的报告,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指出了方向。
俗话说,想要走得快,就一个走;想要走得远,就一起走。市教研室张红娜老师就是那个带我们一起走的一个人。下午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示范课《三角形的内角和》,一人连上两节课,让我感动于张老师的精神与勇气!每次听张老师的课,都会被她巧妙的课堂设计、上位的知识把握、知识方法融合的板书设计所折服!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厚重的课堂解读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在评课环节,吴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去设计问题,如何处理生成和预设的关系,如何把学生发展的可能变成真正的可能?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响鼓还需重锤敲!”多么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成为我们的教学指明灯……
一天的研修活动结束了,对于我来说,梦想开始启程,我将搭载教育名家吴老师带领的这支舰队,努力扬帆远航,不忘初心,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