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9.10 带给我的思考
——“数的认识”专题研修活动学习心得
2018年9月10日的教师节,不同寻常,令人难忘。教育名家吴正宪工作室 ——“数的认识”专题研修活动,在我们学校拉开帷幕。不同寻常是因为,在教师节里,我认为最好的礼物是我心中的偶像——吴正宪老师,再一次走近我们;令人难忘是因为,虽然我们和吴老师相处的时间仅有短短的5个半小时,但通过课例剖析、研究,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全面,思考更加深入。
首先是我校两位老师分别做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大数的认识》。第一节马燕老师的课,她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分数起源于分,当平均分出现不是整数结果的时候,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分数二分之一含义时,马老师让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找出它的一半,并涂上颜色。尔后,同学们展示了自己表示出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一半是什么样的,借此机会,马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折出了谁的一半?怎样折出一半的?”细细想来,这里设计的很巧妙,“怎样折出一半的?”“对折!”“为什么对折?”“这样就能得到的两半图形相等!”,简单的两句追问,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感觉;“折出了谁的一半?为什么阴影的形状不同,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两个问题的抛出,其实,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图形,折出的一半形状也不同,但不管什么图形,只要折出了它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孩子对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理解逐渐深刻,直击分数的本质。
樊沛峰老师执教的《大数的认识》也令我至今难忘。一直以为,这样的课,一般情况下枯燥、无趣,但她幽默风趣的话语,犹如磁石般紧紧吸引着我,我们平时听到的这节课,一般都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通过满十进一这样的规律,从而产生新的计数单位,以此来加深对新计数单位的记忆,甚至一遍一遍死记硬背,至于为什么会产生新的计数单位,怎样产生的,没想过去研究研究为什么。樊老师能把握核心概念,重视培养学生对计数单位,数位和位置制的理解,她认为学生对于大数的认识,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新的计数单位这一知识点要突破,计数单位概念的建立是十分重要。当然,学生的学情也是需要我们关注到的,很多孩子也知道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甚至还有万万,兆等等,今天这个万万位成了热议的话题,我觉得这里的设计真是别具匠心,从为什么“千万”之后不能用“万万”做计数单位上面下了大功夫,使学生深刻感受了,如果使用重复的“万万,万万万......”,就会使数的读写变得麻烦,需要用新的计数单位“亿”去代替它,从而理解在计数时规定“万万为亿亿亿为兆”这样的道理,由此深刻了学生对新计数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计数单位都与相应数位一一对应,协同完成计数任务。非常佩服樊老师对教材知识的把握,来源于教材,又创新于教材,佩服樊老师能基于对孩子真实世界的了解,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她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甚至一个眼神仿佛都在和孩子交流碰撞。
第三节课是吴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直以来,非常佩服吴老师语言的感染力,课堂的亲和力,和她对孩子们的感召力,听吴老师的课,使我又一次近距离感受着她教育的智慧和人格的魅力,她的课堂以情激情,充满了真诚地赞赏与热情的鼓励。令我印象较深的有这几点:
1.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数的感悟环境。
由“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数?”“在哪儿见过?”引出“0.5元”,说说是怎么理解的?以0.5为切入点,让学生以这个0.5为例,用讲故事或画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心目中的0.5,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数还可以表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在具体情境中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小数的知识(联系学过的人民币的知识),为脱离具体情境从而建立小数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小数意义打下了基础。
2.数是可以度量的。
吴老师让学生列举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后提问“如果选代表,你会选谁?为什么?”“这里边你觉得哪个小数最重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从大家刚开始对中间数“0.5”的感觉,逐渐到对“0.1”的认可,学生发现0.1非常的重要,它是这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0.1可以当成一把尺子,任何一个一位小数都是由若干个0.1叠加而成的。有了0.1作为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再明确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0.01,自然水到渠成。
3.重视计数单位、位值制的理解。
吴老师没有丰富的教具,没有花哨的课件,我们看到一张正方形纸在一节课中贯穿始终,从6个条到6条又6格,从0.6到0.66,打心底佩服吴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智慧。这个特殊的0.66,是吴老师为突破重点难点埋下的伏笔,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条”和“格”的巧妙使用,直观的对应到计数单位0.1、0.0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不同的计数单位,数虽一样,却表示不同的含义。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深刻对数概念的理解。
不仅如此,吴老师还沟通了分数和整数的关系:以1为界,向右十倍十倍扩展就是十、百、千。。。;如果向左十倍十倍的缩小就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这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得到补充,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十进制。换句话说:以个位为对称轴,两边的数位呈现了对称的关系,只是小数部分在位前增加了“分”;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得到了全面的概括,进而能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就是是十进分数。
下午,吴老师对有关“数的认识”中如何建立数的概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实际课例进行了全面、生动的解读。其中,建立分数概念中,吴老师建议我们,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要了解分数意义的多元性,才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加强学生对分数丰富意义的理解,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以下两个主线:即“数的线索”和“比的线索”。“数”指的是以有理数形式出现的分数,此时的分数表现的是一个结果。我们平时得到的结果一般都是整的数,在这里的也是一个数,只不过是分数而已;“比”指的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这1份与3份的关系。分数意义的理解还应该关注四个层面:“比率”;“度量”;“运作”;“商”。这四个维度,对学生多角度认识分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学生对于分数内涵丰富性认识的建构。吴老师还解读了小数认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要利用知识迁移建立小数的概念,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她还提出数学教学要做到“迁移交错训练渗透”,以达到新知旧知的融合和知识之间的互相转化,使学生感受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
在吴正宪老师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每一次的学习反思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虽然一天的学习很短暂,但也收获满满,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扎扎实实,把学到的理念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多读吴老师的专著,像吴老师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地提升,用一颗纯净的心专注的做好教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