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研修活动心得
东区实验学校李会平发起了2019-07-28
0
回复
13
浏览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在殷切的期盼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吴正宪工作室的第四次研修活动!

      3月18日一大早,实验小学礼堂春意融融,人声鼎沸,生机勃勃!研修活动在主持人优美的声音中拉开了序幕。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常见的量”。

  第一节课是郭小丽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郭老师首先出示钟面动图,复习回顾大小格,时针分针。并从钟面上展示出来的最细最长的指针引出:比时、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接下来自然过渡到生活中对新知识秒的体验和认识,那么1秒究竟有多长?怎样能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的形象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呢?郭小丽老师动图展示1秒到底有多长?让孩子们根据时间的节奏一遍遍的体验和感受1秒、5秒、10秒的过程,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去估量时间秒的长度,反复体验纠正感受!这样一次次的体验,成功的吸引孩子们参与到课堂中去,并在实际认知中得到了提高和成长!课的最后郭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在秒针和分针的走动中建立起一种认知:秒和分之间量的关系,1分=60秒!

          总结部分更是升华,人人心中都有闹钟,人人心中都建立时间观念,要找到自己的节奏,珍惜时间,做个更加优秀的孩子!

“1”的概念很重要,建立“1”的概念,不断的帮助学生去调整,干预学生的纠正过程,唤醒激活经验,发挥作用!

知识的引导练习和生活的寓意情景交融,一节生动的课!课虽尽,但余味深远!

   第二节课是吴老师的《解决问题》,吴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求解吗?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干什么?让学生有根据的大胆猜测,从而推出要先知道老“1”是谁?知道了老“1”,就知道了老“多”。有些时候,老“1”被藏起来了,我们要把它找出来!解决问题不是仅仅为了求解,经历过程才最重要!

         接下来吴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孩子们在讲解求解过程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再次解决问题。3个碗15元,6个碗多少钱?知道了老“多”,也可以推出来老“1”,就这样反复的练习、比较,孩子们在共同的交流和讲解中明白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可以由“1”生多,也可以由多推“1”。

          最后总结出:只要知道了每份的数量、份数、总数,就可以清楚的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对以后单价、总价和数量的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等知识学习都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本节课吴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层层剖析,最终引起学生的共鸣,参与过程,变被动为主动,顺理成章完成了学习任务!不紧不慢,有理有据,循循而进!

        《比的意义》是一节六年级的起始课,意义重大,会做题容易,真正弄透比的本质,理解一个量和一个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只做几道习题就了事的!吴老师从糖水入手,引导孩子写出糖和水的配比量,从量的变化导出量与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揭示比的本质。接下来结合生活实际阐明数学是真实反映生活中的问题!由比的前项和后项在具体事例中所表示的意义说明:比这个东西很讲究,论资排辈,表达有顺序!然后通过糖水的甜度,介绍了比的度量功能!最后升华到三个量的比,让学生带上一双比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比!

          吴老师就这样用轻松诙谐的语言,把数学中的难点轻易地就解决了,别说孩子们学的不想下课,恋恋不舍了;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哪个不是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啊!

          吴老师用自己精湛的的教学技巧,超凡的人格魅力,朴实的求知态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深深震撼了我!

          做学问和做人一样,首先不自欺,才会不被欺!成长的路上,有着榜样的力量,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