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名师,做好教师!
郭小丽发起了2019-07-28
0
回复
10
浏览

一、初识

       第一次走近吴正宪老师是2015年参加学校赛课,我当时选的是《面积的认识》这节课,试讲几遍之后,效果都不太理想。面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建立面积的表象,实现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飞跃?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寻找答案。

      幸运的是,同年学校将吴老师请进了校园,上的刚好就是这节课,解开我我心中的困惑。“面积,你到底长什么样啊?”“面积,你长在哪里?”这些充满童趣的问题,正是孩子们心中的疑虑。一节课下来,虽然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准确表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但每个学生都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建构了自己对面积的理解。“面积长得实实的”“歪七扭八”“各种各样”“没有缺口”“有边有际”……这是多么有创意的面积本质的表述啊!“可以长我们的手掌上”“可以长在我们的桌子上、椅子上”……学生多样化的回答给了面积具有无限扩展的模型意义。整体看来,能感受到学生对面积的感觉是具有生命气象的,丰富多彩的和充满灵性的,在那一刻似乎能听到学生个体内部向上生长的声音,而这些正是吴老师那些已经超越了数学本身的教学行为所带来的惊喜。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吴老师“真有料”!

二、结缘

          第二次走近吴老师,是今年4月份参加长沙“全国中小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4月13日上午最后一节课,有幸聆听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平均数》这节课,吴老师已经上过2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课程的设计更关注概念本身;第二个版本,课程的设计偏向本质属性;但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堪称经典,让我望尘莫及,怎么学都学不来。但是吴老师并未止步,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大数据背景下的全新版本,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会调查研究,用数据说话,初步体会抽样的随机性。“代表性”一语道出平均数的本质,这些高高低低的数紧紧围绕在平均数的旁边,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平均数的“家”到底在哪里;“你生病了,35分没关系。如果平均分是35分,那就出大事了!”学生在对比中,直观感受不同的数具有不同的代表性,前者只能代表个人,后者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从而真正明白平均数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吴老师“真能钻”!

三、追随

       感谢我们许昌市的教研员张红娜老师,吴正宪老师的真传弟子,牵线搭桥将教育名家吴正宪工作室落户许昌,并选定许昌实验小学作为基地学校。当查校向实小数学人宣布这个消息时,我激动万分,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申请加入工作室。很荣幸的是,我被选上了。终于有机会更近距离地接触吴老师了,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她的课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孩子们不愿下课?

       2018年4月26日,是教育名家吴正宪工作室揭牌成立的日子,吴老师如约来到许昌,来到许昌实验小学。和她面对面的那一刻起,我终于明白了!吴老师的课堂只所以有魅力,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本身,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真情浸润整个课堂,用纯净的心,做专业的事!尊重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怀揣敬意!作为工作室成员代表向吴老师解说工作室图标的含义,我其实压力很大,害怕自己太年轻,害怕自己太紧张,万一自己搞砸了,整个团队的智慧与付出就都白费了!我一遍又一遍地模拟解说,一次又一次地调整课件,单单是幻灯片的底版就下载了好多个版本,生怕影响展示的效果!但是,真正和吴老师并排坐在舞台上的时候,我忽然不紧张了,因为我发现吴老师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你感到很舒适,让你放松自如。感觉并不像是在和高高在上的专家汇报,更像是和熟悉的人聊天。正如吴老师描述学生那样“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我相信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也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没有压力,自然地表达!因为,吴老师能真正俯下身来,走到儿童中去,与儿童共同学习!

       反思自己的课堂,虽然也能做到尊重学生,有时上课也和孩子们开玩笑,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但是,听了吴老师的专题报告,听了吴老师的教育故事,我觉得自己做得远远还不够。“学生感受到你的尊重了吗?”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是啊!我们一直在标榜尊重学生,可是学生真的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了吗?我们一直在强调爱学生,可是我们爱的方式真的适合每一位孩子吗? 当吴老师谈到有一个学生将满分的试卷邮寄给她分享成功的喜悦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班那个特殊的孩子。他每天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无所适从,实在无聊就会看课外书,和同桌偷偷聊天等等,感觉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与他无关,他几乎不参与,偶尔举手发言,我也一定会给他机会,费劲心机表扬他,帮他建立自信,即使是这样,他的数学成绩也没有很大的改观,需努力的学生名单上,总是有他的名字。我在沉思,如果这个孩子是吴老师的学生,他该多幸福啊,他的数学学习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状况。越想越自责,越想越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个孩子。如果是吴老师,她会怎么做呢?

       正如吴老师所说的那样,教师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要懂得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关系。教师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要充满热情,学会期待,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在育人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好奇心发明了蒸汽机,发现了万有引力。教师要创设好情景,设置好问题,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老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心底真正流淌的声音!教师应当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有扎实知识,要触碰数学本质的外壳。要想干成事,要德艺双馨,既要做好人,也要有能力。要让学生坚信,跟着自己学习,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在此之前,我佩服吴老师上课的功底,钦佩她渊博的学识,欣赏她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而现在,我更佩服的是她的为人,佩服她提出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正是因为她为人真诚、热情,才能上出有温度的课,有人情味儿的课!

       从这一刻开始,我决定追随吴老师,心中谨记吴老师的教诲,用她的教育理念来指引我未来漫漫教育长路!给学生力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努力成为能教好基础知识的老师,能教出数学味道的老师,能教出数学品味的老师,能教出数学境界的老师!不求向吴老师那样能成为特级教师,全国名师,只盼多年之后也能有学生记着我,念着我,和孩子有独属于我们之间的教育故事!我想,这就是教师独有的职业幸福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