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了 我没变
建安区实验小学 任爱芳
一天宛如一年
一年宛如一天
任时光流转
我还是我
一遍用了千遍
千遍只为一遍
当回忆久远
初心始现
我做了那么多改变
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
……
本是陌生的旋律,如果不是因为两次研修活动,怎么也不会让五音不全的我如此痴迷与它:抄写歌词,熟悉旋律,单曲循环,N遍学唱……我们不关心这首歌的本意,因为全体工作室成员赋予了它更加深刻的含义,我估计连作词作曲者也不曾料到我们的这层解读。
5月22日研修活动,杨变红老师作为主持人将《我变了 我没变》作为背景音乐,并且大家起立同唱。当时我没在意,想着杨老师只是舒缓会场气氛。可是6月20日的研修活动,杨蕾老师再次将这首歌搬向舞台,而且最后张红娜老师鼓励我们可以围绕这首歌来写反思,让我不得不深思这首歌的外延:真是我们这群老师的生动写照——几十年如一日,一遍又一遍的讲,一届又一届的送,教、研、学共济,只是为了那份初心不变!
听过很多专家老师的课,唯有吴老师和她的课堂让人过目不忘。上周参加吴老师“我们的十年——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立十周年总结会”,让我们真正领略了吴老师的“变”与“不变”。
十年来,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全国各地都成立了吴老师工作站,北京10个郊区县全部成立了工作站,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她要更多的老师像她那样唤醒更多的孩子。吴老师带动万名老师提升,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提供菜单式服务,创造“1+10+n”的教师研修机制。引领团队从“学术”走向“悟道”,用温暖的心做温暖的教育,把专业的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让教育充满了人情味,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她说:“我再也不是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一个充满情和爱,不仅给孩子智慧还能给予他们力量的‘立体教师’。”
每一个工作站的老师汇报工作时谈到最多的都是“变了”,他们聚焦儿童数学教育,聚焦教师专业发展,聚焦团队研修文化,建设成了一个个专业化、研究型、反思型、学习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团队。
不变的是她从没有停止过对事业的追求,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只做一件事!
张老师和吴老师有着同样的教育情怀——帮想做成事的人做事,为能做成事的人搭台。张老师作为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她自身的人格、境界、学识、专业等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位成员,张老师规划了团队发展方向,让我们制定了个人发展目标。在已经举行的两次研修活动中,张老师让队员在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中”历练,极大的激发了队员潜能。
自从工作室成立以来,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的付诸于行动中,面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多了耐心和毅力,凡事不急躁,不急于求成,精益求精,注重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课下,老师悄然间多读书了,善钻研了,勤反思了,连翻看手机都习惯的先关注“吴正宪名家工作室”骨干群了……
研修活动中,每次的组织形式,队员的每一节做课,每一个地区的点评,都让我们敬佩、反思、改变。特别是在6月20日的综合与实践的专题研讨会上,两位做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小学综合与实践专题组的汇报更是给我们各县区一线老师带来了深深地思考,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么大一块儿领域的东西几乎是完全忽略,多么不负责任啊!会后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写了反思,我们也认认真真读了反思,加上张老师画龙点睛的点评,相信大家以后定会大幅的转变。
张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生只做一件事!让我们推崇“工匠精神”,他代表着一个人对工作执着、忠诚、精益求精的精神。尊重我们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极致,由平凡到卓越,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永远不变的是学习蒲公英的顽强精神,永不停留自己的脚步,去播洒爱的种子。
当下先从张老提出的暑期建议——读书学习,研读教材,梳理教材,设计案例做起,行动上多变,才能坚守初心不变,否则还有什么资本来谈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