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人 ——“数的运算”专题研修有感
吴丽丽发起了2019-07-28
0
回复
8
浏览

    115日,吴正宪名师工作室的数学迷们再次相聚,吴老师剥茧抽丝般的启发引导,让在场的所有老师们豁然开朗。给学生时间,给学生创造继续学习下去的惊喜,在吴老师的课上,孩子们的乐于思考、热情洋溢感染着整场的氛围。为何她的课让人如此着迷?这离不开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她的幽默,她的和蔼可亲,天然带来一份亲近,更离不开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她对课标研究透彻,把握精准,无不让我们佩服不已,也让我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每听一次吴老师的课就有一次心灵的的冲击和震撼,现总结如下:

    一、 再读课标——抓本质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课标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是: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计算,特别是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因此运算的本质就是要学生理解算理,能据理正确进行运算,选择合理简洁的计算方法。

    二、名家解惑——寻根源

    吴老师对“数的运算”教学的建议中,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四是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以及解决问题的联系。如何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算理会说算理是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深感困惑的问题。吴老师用她的课堂为我们解惑,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是不分家的,数的运算本质就是数的计数单位的计算。

    在小数除法中,吴老师从整数除以整数入手,用整数除法的算理进行计算,产生余数,出现困惑,一元钱怎么分?这时候学生就破坏元这个单位,然后产生角,后来发现角也不够用了,破坏角这个单位,产生分这个单位,终于将钱分彻底。再让学生把上述分钱过程写到竖式里面,发现得到的商,虽然自己清楚后面两位的单位是角和分,但是直观看起来是2425,因此,需要知道如何正确的表示。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小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方法。从而体会到1这个计数单位不够用,破坏掉产生0.1,进而再破坏产生0.01,让学生在这样不断的把计数单位细化的过程中,体会到微观小数的无穷无尽。

    吴老师在学生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算理后又引进了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小数等等,把一单元的内容在一节课中全部解决了。追本溯源,对于数的认识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数的运算本质就是数的计数单位的运算,分析透彻,引导准确,从而让学生自己更好地理解算理会说算理,算理通了再去训练运算技能。

    三、反思实践——在路上

    我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运算占了很大比重。在我们的课堂上,一些教师不重视算理的理解,仅仅是让学生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直接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会思考,不理解算理,因此,每一道计算题都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位教师在教小数除法的时候,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记住这种方法,而对于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既没有让学生思考理解,也没有跟学生讲明白,因此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想而知,当下一次出现类似题目的时候,教师又得从头讲起。其次,一些教师没有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为了算法的多样化,讲了不少算法,而没有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合理简洁的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教学低效。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课前首先要读懂教材,抓住本质,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围绕核心问题通过设疑让学生产生困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其次,在课堂上,教师给足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发生创造条件,体验探究不能省略,只有算理通了以后的计算才能快而准。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领悟运算中的算理,要在算理与算法有机结合方面努力实践探索,使学生能够在故事中、具体情境中、直观实践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