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的修养
卢晓燕发起了2019-07-29
1
回复
17
浏览

新时代的教师应有前瞻性的教育观。他们知晓教育需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也知晓在当今时代分数与升学对于每一个孩子及其家庭的重要意义,甚至他们也是抓分数、促升学的高手,在本地区及某个学科领域还是颇有知名度的人物,但从教育观念上看,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并非仅止于此。因为他们同时还深知,教育还有其它很多很多丰富的内涵,如教育是引导,是启发,是影响;教育也是陪伴,是等待;教育是鼓舞,是期待,是激励;教育更是唤醒,是发现……教育不能不看分数、也不能不讲升学,但教育更要关注学生心灵与精神的成长,要使学生最终成材、成人。其实,教育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正如受教育的对象千姿百态、各有其性一样。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传授知识、教会技能,只关注抓分数、促升学,那么尽管他生活在今天,而在本质上其仍然是“昨天的教师”,而不是“今天的教师”,更不是新时代所呼唤、所期待的教师。

新时代的教师应有前瞻性的教学观。关于教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就是我教、你学,即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永远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一直是被动的接受者。教与学双方以这样一种形态出现,这在过去时代也许自有其因。但是,在今天,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面目一新。如果我们再这样简单地理解教学,秉持这样的教学观,那就实在是不合时宜了。在今天,对教学的理解与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与扩充、更新与发展,今天处于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敏锐地洞察其变,与时俱进,深刻把握新时代教学观的新义。新时代的教学观其核心要义是强调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进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

新时代的教师应有前瞻性的教师观。这涉及到今天的教师如何认识自身的问题。此前,我们已对过去年代形成的一些观点诸如“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和“桶水论”等逐一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既肯定了其中的积极之意,也反思了它们的某些不足与局限,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我们倡导,今天的教师应该做一名教与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伙伴、帮助者,做一名教育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等等。总之,在今天,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教师当作全知全能者,无所不晓,可以包打天下。其实,教师职业也是社会360行中的普通职业,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普通劳动者。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教师们需要终身学习已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2017年7月,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应该说,在面对有第4次工业革命之称的人工智能等诸多新知与未知世界方面,今天的教师与学生其实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也许正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为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除此之外,新时代的教师还应有前瞻性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方法论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新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新时代正在深情地呼唤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师。我们衷心地期待今天的教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旋律,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真心所向,迎头赶上,去热情拥抱今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