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吴老师一路前行
王晓蕾发起了2019-07-29
0
回复
14
浏览

跟着吴老师一路前行

 

      一、跟着吴老师学做人。

      吴老师在上课前给孩子们提出两个要求:回答问题时要把声音送到坐在最后一位老师的耳朵里;哪位同学发言我们都要看着他。课后访谈中贾老师问道:吴老师有什么不一样?有个孩子说吴老师不发脾气,吴老师赶紧回应:就四十分钟,时间长了,我也会发脾气。吴老师这样做是在维护我们这样的普通老师,吴老师的心里永远都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每一个人。从吴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吴老师对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几乎在每一篇总结中都会写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我的同事经常说我很温柔,不会跟学生发火,对学生很有耐心、有爱心。但我现在在想:我真的尊重学生了吗?我真的爱学生吗? 每一个学生得到我的尊重了吗?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我的爱了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尊重、理解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有可能读懂他们。

       二、跟着吴老师学做教育。

      本次研修活动刚好赶上第34个教师节,我们的孩子为吴老师送上了鲜花,吴老师看着孩子真诚的说道:“谢谢”。此时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吴老师又一次说道:“谢谢”。孩子们看着吴老师好像在等待什么,孩子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赶紧回应:“不客气”。然后吴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叫做交流”。孩子也显得自信了许多,立马挺起了腰身,原来在孩子与吴老师接触的那一刻起,教育就已经发生了。

     吴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看来你可能真的没有理解呀,不急不急,慢慢来。”“找一个还没发过言的同学”……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的到,所以孩子们在课后访谈时依然显得意犹未尽,甚至与吴老师合影留念后,还有几个孩子不愿离去,教育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发生在我们与孩子们接触的每一个瞬间。

      三、跟着吴老师学做数学老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在一位小数中选一个特别的小数,你会选谁?为什么?”“选一个重要人物,你选谁?”“选一个代表,选谁?”问题引领儿童的数学学习,问题激发儿童的数学思考,这组精妙的问题,直接指向数学的本质,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数是由计数单位累加而成的,突显出“计数单位”这一核心要素,感受数学知识背后的道理。想想自己,在学校一次教研活动中,一节课共提问60多次,很多都是无效提问,真正有价值、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多,真正的好问题,需要不断研读教材,研读学生中才能获得,自己还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0.66”说这两个6一模一样,可以吗?当听完一位女孩的错误回答后,吴老师马上把她请到讲台,借助正方形纸上的涂色部分,引导其弄清楚,第一个6表示的是6“条”(也就是6个0.1),第二个6表示的是6“格”(也就是6个0.01),借助正方形模型,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帮助理解,凸显“位值制”这一核心要素。

         “0.99”闭上眼睛想一想,涂多少?差几格就涂满了?再涂一格就是几?学生回答1和0.1 。吴老师马上意识到有些学生对1,0.1,0.01之间的关系不太清楚,马上用形象的小1,中1,大1来帮忙,它们单独存在的时候,可以说小1,中1,大1。当它们回到集体中,就与集体有了关系。小1在中1中,它就是十份中的一份,就是0.1;小1在大1中,它是一百份中的一份,也就是0.01。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凸显出“十进制计数法”这一核心要素。

       最后,吴老师借助学生身高、刘翔110米跨栏比赛成绩为例,在细分计数单位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学习小数的意义——精准表达。把“1”1/10,1/10地缩,就是0.1,0.01,0.001……没有尽头;这个“1”也可以10倍,10倍地长,就是10,100,1000……也没有尽头。借助正方体模型,在不断扩大和缩小中,体会小数和整数的统一性,同时也隐形的显现出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同时也实现了数域的扩展。

      让我们追随吴老师的步伐,跟着吴老师一路前行,为孩子们烹饪出适合孩子口味的“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