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 构建快乐家园桥梁
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 苏晓丽
5月28日晚19:00随着一声声快乐的“主持人您好”“家长朋友大家好”“老师们大家好”,《教育家》圆桌论坛准时开始了,从主持人到参与讨论的专家团队可谓是群英荟萃。她们以专业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就家长代表提出的几个问题,如:非常时期的家教从幕后走向前台,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度理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后疫情时期家庭教育如何“到位”?针对家长的困惑,专家团队纷纷支招,使我看到了家园共育、家园沟通的又一个窗口。
结合我们的日常工作,现在非常时期的家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我会向家长宣传“生活即教育”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学习形式”这些基本教育理念,每天也会有计划的对2~3个幼儿或家长做以沟通,使孩子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指导。鼓励家长积极主动的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运动、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引导家长珍惜当前的亲子陪伴时光,多陪伴,多观察,多记录幼儿行为以及发展情况,也可以把幼儿的一些情况拍成图片或是以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使让其他孩子和家长都能看得到。给孩子和家长积极的点赞和鼓励,使他们能够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当中来。
论坛中家长提出的又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很多家长反映,宅家期间孩子特别淘气该如何应对?我们的陈娟园长在发言中反问道:是孩子太淘了,还是家长对孩子的认识不够?的确在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淘气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和家长沟通呢?陈娟园长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一、持续的观察
对于“调皮”幼儿,不少老师往往把他们的淘气、打闹、喜欢搞“恶作剧”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并随意扣上“坏孩子”的帽子,这势必给幼儿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不难看出,“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许多“调皮”行为还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只是当这些表现不分场合、时间或者强度过大时,就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
二、等待孩子的成长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学具,让幼儿有东西可玩、可操作,这样,他手里有“事”干就不会到处乱跑了。“淘气”的幼儿往往精力过剩,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幼儿把剩余精力“发泄”出来,如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允许他们跑、跳,带他们玩一些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等。对于那些聪明、“淘气”的幼儿,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努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一些“淘气”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问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一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待“淘气”孩子,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总有变好的一天;而暂时改变了的要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总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三、支持和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会让孩子体会到温暖、幸福、快乐!
明白了陪伴的重要性,我们就努力去做到,相信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得到滋养,获得感悟,心灵得到净化,能力得到提升!
陪伴很重要,哪怕孩子在忙,暂时不需要我们,做为父母,我们可以远远的看着他和小朋友玩耍,把我们晾在一边,也不能让孩子脱离我们的视线,我们也不能离开他的视线,不然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觉得孤单。
孩子如果是船,父母就是那指点方向的灯塔,就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所以,请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生而不养,不如鸟兽,养而不教,愧为父母。父母的陪伴,理解和支持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