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李志华
hanyueqing发起了2020-10-03
0
回复
7
浏览

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

主讲人

朱继文、何桂香、陈娟等

观摩时间

2020.5.28

记录人

李志华

单 位

许昌市寇家巷幼儿园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重点提炼

后疫情时期,家庭教育如何“到位”

  • 疫情期间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首先有度。对于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使用,家长要把握好“度”。第一个度是指要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次数,大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做计划。第二个度是指内容的选择要适度。其次,有法。让孩子不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家长要有方法。再次,有规。在使用电子产品上,家长一定要建立规矩。建立规矩就是培养幼儿的自控力。

  • 对于淘气、多动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儿童的天性决定了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成长需求。家长要解读、尊重、陪伴、接纳孩子,理解、支持孩子,读懂孩子的需要,理解其想法,少批评指责,少禁止、命令性语言,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制定计划,按约定行事。了解孩子的天性(爱游戏、模仿),不要急着下定义,总说孩子皮,是淘气包,对孩子造成心理暗示、产生标签效应。家长要学会观察,支持、陪伴孩子成长。

  • 超长假期,怎样协助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1.可用“小鬼当家”帮孩子完成职业梦想。2.自我管理,自己制定计划,提高积极性。3.有序做事。4.记录成长。家长要多一些耐心,让孩子留下一生的宝贵记忆。

隔代养育问题:要抓大放小,多感恩不计较;晓之以理,多沟通,不议论,不当着孩子说老人的不是;坚持原则,多坚持不退让。父母管教孩子时老人不能插手,形成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身作则,多鼓励不指责。

 

1.联网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家长要学会趋利避害,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有度、有法、有规、适宜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资源和平台来开阔孩子的视野注重引导孩子们探究发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2.成人口中所谓的“淘气”“多动”“兽”“魔” 都只是家长内心焦虑的一种表象,家长们要学会观察,陪伴孩子成长。平时不要对孩子过多的限制,不要过多地批评或者指责孩子,要接纳、理解、支持孩子探究的过程。

3.父母要正确认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要呵护孩子的天性需求,助其成长,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重点提炼

疫情期社交问题:依托云平台,维系孩子就有的关系。借助生活场景,生成新的关系。转变家长校色,重塑同伴关系。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自己的大伙伴培养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教师如何发挥作用,助推家园共育升级换代

   策略千万条,共识第一条。共识一:彼此放下焦虑,回归与人本真。沉下心来做孩子的陪伴着、支持者、合作者。共识二:彼此放下偏见,重新并肩为师。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老师和家长应并肩为师。共识三:彼此放下博弈,关系平等和谐。教师要明白居家活动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不能划等号,不能把教学任务直接转嫁给给家长,教师和家长需

要达成角色归位的共识,积极构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实现家园的和谐共育。

    教师家长云中聚,聚焦问题展话题,家园本是一家亲,为了孩子齐努力。

4.我们要试着放下焦虑,舍去功利,回归育人的本质,放下心来好好做孩子的陪伴着、支持者、合作者。

5.家园双方要深刻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让幼儿有自主体验、兴趣体验、胜任体验,尊重孩子游戏的内驱力,释放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学习感悟

 

无论做老师还是做父母,我们都要读懂孩子的思想,顺应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的言行,尊重孩子的决定,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主权真正交给他们,平时多鼓励接纳,少批评指责;多放手锻炼,少代替包办,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给与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高质量的陪伴,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的艺术家、科学家。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首要责任就是激励、唤醒他们的这种潜能,留心观察、用心应对、慧心开导,懂得教育方法,善用教育技能,努力帮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顺利成长为温暖、善良、健康、快乐的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