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直播感悟
曹银霞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也让孩子们拥有了超长假期。被“困”在家中的幼儿和家长有了长久的相处时间,也因此打破了以往家庭教育的舒适区。有的父母和孩子充分利用起宝贵的陪伴时间,心与心贴得更近,让防疫期成了亲子关系的流金岁月。有的父母却和孩子摩擦不断,家庭矛盾升级,彼此的隔阂愈来愈深。幼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可塑性强,这样的群体特点对养育者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而在生命最初的这几年,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无疑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当非常时期的家教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度理解家庭架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帮助家庭更好的为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如何引导父母更好的胜任家庭教育职责,做智慧家长?疫情如同一场大考,暴露出家庭教育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家长也遇到了各自的疑难杂症,针对这些困惑,在5月28日晚收看了由《教育家》举办的圆桌论坛,在园长老师们和专家学者的在线支招下收获颇丰。
论坛围绕三大议题“后疫情时期,家庭教育如何到位”、“超长假期,家长怎样协助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如何发挥作用,助推家园共育升级换代”,循序渐进的透过家长的四个问题“疫情中,家长因工作手机不离手,孩子误解的情况,如何引导?”、“孩子在家,想念幼儿园、小朋友、老师,整天念叨,怎么办?”、“双职工父母上班后,爷爷奶奶隔辈带的溺爱,致使好习惯归零,如何处理?”展开,在北京市丰台一幼朱继文园长的主持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何桂香老师、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李琴园长、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幼儿园郁亚妹书记、武汉市实验幼儿园张葵园长、南京市江宁区湖北路幼儿园陈娟园长、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孔震英园长针对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专业、具体的解答。
因为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家长基本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都外出打工,孩子90%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所以,在以上议题和家长问题中,我收获最大也是解决我一直的困惑的就是家长问题四:“双职工父母都复工了,孩子由爷爷奶奶带,隔辈溺爱,让疫情期培养出来这个好习惯,一下又归零了,孩子一点规律都没有,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老人带孩子的这个问题?”
何老师透过四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解答,首先她讲到: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家长复工之后,势必会把孩子交由老人管理,但是因为老人在教养观念和教育方法方面,和年轻的老师、父母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些矛盾,常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分歧,影响我们的家庭关系。
首先透过分享一件真实的事情,郁园长幼儿园的一个老师在复工的第1天下班回家,就看到自己孩子穿着鞋在床上一边吃一边玩,姥姥追着这个孩子在喂饭,于是这个家长就说了他自己妈妈几句,结果孩子姥姥觉得特别委屈,母女两个吵了一架。老人就特别生气的对自己闺女说,你要再这么多事,以后我不管你看孩子了。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家庭都会面对,郁园长先分析为什么老人会对孩子言听计从,没有要求,造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种现象?
何老师帮助我们梳理原因,帮助年轻的父母能更多的理解老人,用恰当的方式形成家庭教育的这种凝聚力,帮助我们分析老人的这种表现及形成的几个方面原因:
1.是有一种补偿心理。用来补偿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特别忙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这种遗憾。
2.找自我价值的这种体现。要体现我在家庭中还很有用,来适应社会角色已经发生的改变,。
3.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人他会觉得孩子就是有苗不愁长,树大自然直,他们认为孩子等孩子大了,就懂道理了,所有的毛病都能改了,不太关注孩子这种从小习惯养成品质的培养和引导,更多的是对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关注的比较少。
何老师在帮助我们了解了这些老年人的观念和做法之后,又给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1.抓大放小,多去感恩老人的付出,别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放心的让老人去管理孩子的生活,不要事无巨细随时监管,把权利都交给老人处理,相信老人能够处理好,相信老人带孩子是很有经验的,多去体谅老人的这种付出,多去肯定老人的做法。在老人和家长之间有教育矛盾发生的时候,不要总是挑剔和责备,就是在小事上的别老斤斤计较。
2.跟老人要多沟通,不在背后议论老人的一些做法,我们管他叫晓之以理。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用正面的语言跟孩子去来交流一些事情,孩子有时候无意中听到的话,也会对孩子有一些影响,哪怕有一些矛盾或者是有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定别着急,要有这种说话的艺术,这个特别重要,年轻人说话的艺术,要让老人能够舒服的去接受你的建议,比如说老人的溺爱孩子了,你跟老人这样说,您就这样就知道惯着孩子,那老人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咱们都可以换位,体谅一下,累了一天得到的是什么呢?是抱怨是指责,那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唉,你看奶奶多疼爱宝宝,宝宝以后要知道心疼奶奶,我们也帮着奶奶来做些事情,来先给奶奶揉揉背捶捶腰,在引导孩子来做些事情,然后再引导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情,把玩具收拾干净,夸宝宝可能干了。这样的引导对老人是一种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把方法给了老人,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坚持让他自己做。在这方面,一是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性,跟老人多去沟通,当我们发生分歧的时候,冷静下来,等孩子睡觉了或者是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再跟老人之间交流,心平气和的去谈事情,来改变老人的一些错误的观念。
3.一个关键词叫坚持原则。原则上的事情还是需要多坚持的,能不退让这个时候就真的不能退让,比如说在家庭中,父母要跟老人要有这种约定,不管是哪一方,男方的父母还是女方的父母在父母,要约定:父母管孩子的时候,老人一定不能插手,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原则性的问题不能退让。比如说遇到孩子一不如意就哭,就在地上打滚,这时候父母一定坚持孩子是无理的要求,老人是不能惯着孩子的,这样长期的坚持一致的引导,孩子就知道了,再哭再闹也起不到什么样作用,他也会慢慢的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或毛病。给爷爷奶奶沟通和交流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定请老人不要干涉父母去教育孩子。
4.一个关键词叫以身作则。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孩子真的都能给他被放的无限大,因此,我们家长真要注意自己言行对孩子的这种影响,不要总是抱怨孩子的问题,或者是拿自己的孩子总去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比。家长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到。
透过以上的学习,我学到了更多处理老师和家长关系的方法,如何帮助家长解决超长假期家庭教育的焦虑;更深刻的了解到学校教育的局限,线上教育的利弊;重新审视了教师角色,家园共育的关系,明白了策略千万条,共识只1条,就是彼此放下,回归育人的本真。
教育需要我们只争朝夕,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倒逼着我们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家长的教育方法决定了孩子们的发展,做为一名教育人,做为一名农村的幼儿园园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学习专业知识,给孩子提供正确、科学、专业的教育,给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